感冒
【病因】
(一)外感风寒:风寒多从肌表而入,因肺合皮毛,以致肺失宣降,毛窍闭塞而发病。
(二)外感风热:风热多自口鼻而入,肺开窍于鼻,以致肺失宣降,皮毛疏泄失常而发病。
【病状】
(一)外感风寒:恶寒重,发热轻或不发热,无汗,头痛,四肢酸痛,鼻塞流涕,声重,喉痒,咳嗽,痰清稀,舌淡苔薄,脉浮紧。平掌测试检查:头部多有密集、寒凉、阻滞气感,身体上下,左右气感不平衡。
(二)外感风热:发热重、恶寒轻,头痛,有汗,咽喉肿痛,咳痰黄稠,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平掌测试检查:头部多有密集、热麻的气感,身体上下或左右气感明显不平衡。
【治疗】
(一)发功:
1.患者坐位。先按揉印堂、坎宫,拿曲池、合谷以开通穴位,疏通气机。再以平掌式,用推拉手法发气于印堂、太阳,并用拉引法顺任脉及足阳明胃经向下导引气机直至两足,3~7次,使风寒或风热之邪气顺经下导,自足而出。
2.再按揉风府、大椎、风门、肺俞诸穴。然后以平掌式,用推拉手法向大椎、风门、肺俞发气,并用拉引法顺足太阳膀胱经自上向下导气,使气机平衡。
3.最后按揉风池、大椎、风门,拿曲池、合谷,摇两上肢结束。
加减:风寒者,加热导气法发气,向风门、大椎及顺足太阳膀胱经向下发气导引气机;风热者,加冷导气法,向肺俞、大椎、风池及足阳明胃经发气导引;鼻塞不通者,加中指独立式,颤法在迎香、山根穴发气9息;咳嗽、胸闷、痰多者,加平掌式或剑指式,以颤法在膻中、中府、云门穴发气各8息。
(二)气功针刺:将毫针刺入太阳、曲池、合谷。然后以龙含式,用推拉引手法发气,将气向合谷穴导引。
(三)辅助练功:
1.祛风解表导引功:患者正坐,全身放松,排除杂念,两目微闭,自然呼吸,然后做以下导引功。
(1)推前额:以两手食、中、无名指并拢,用指面从两眉中点向前发际直推24~50次;然后再自前额中点向两侧分推24~50次。呼气时用力推,吸气时略轻,意注指下。
(2)揉运太阳:以两手中指按太阳穴,向耳后方向揉运24~50次。
(3)扫散胆经:两手四指微屈并拢,用指尖在耳上头之侧面,从额角顺胆经向脑后摩擦扫散5~10次。
(4)洗皂:用两大拇指背,相互搓热。然后轻轻上下摩擦鼻之两侧,吸气时搓摩5次,呼气时搓摩5次。共做9息。
2.攀脑发汗功:患者盘腿而坐,两手十指交叉,攀脑后风府、风池穴处,先搓摩脑后9次;再两手压头,弯腰、屈颈至于床;再直起,复搓摩脑后9次;再弯腰屈颈,反复行功,直至汗出为止。

- 感冒《气功外气疗法》
- 感冒《小儿常见病单验方》
- 感冒《自我调养巧治病》
- 感冒《手穴手纹诊治》
- 感冒《自我调养巧治病》
- 感冒《常见中老年疾病防治》
- 感冒《中医词典》
- 感冒《医学集成》
- 感冒《寿世保元》
- 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神经病学》
- 感冒《古今医鉴》
- 感觉障碍《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 感冒《万病回春》
- 感觉性共济失调《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 感冒《血证论》
- 感觉系统《神经病学》
- 感冒《竹林女科证治》
- 感觉投射系统《生理学》
- 感冒《回春录》
- 感觉器官简介《人体解剖学》
- 感冒《医学实在易》
- 感觉器官功能异常辨病《常见病自测》
- 感冒《幼科释谜》
- 感寒停食外治法《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感冒《中医内科学》
- 感寒劳伤《症因脉治》
- 感冒《中医儿科学》
- 感寒腹痛《中医词典》
- 感冒《针灸学》
- 感寒《友渔斋医话》
- 感冒部《本草易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