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

《气功外气疗法》书籍目录

【病因】

(一)外感咳嗽:多由外邪犯肺所致。风寒或风热之邪束于肌表,伤及肺卫,肺气壅遏不宣,清肃失职,发为咳嗽。

(二)内伤咳嗽:除肺部病变外,多由它脏有病,累及于肺。如脾失健运,湿痰内生,壅遏肺气;或肝郁化火,上犯于肺;或肝肾阴虚火旺,邪火犯肺等,均可使肺失清肃,气逆而咳。

【症状】

(一)外感咳嗽:因于风寒者,咳嗽痰多稀白,鼻塞流涕,苔薄白,脉浮;因于风热者,咳嗽痰粘稠,咽痛口渴,身热,苔薄黄,脉浮数。平掌测试检查:胸部两侧多有密集、寒凉气感或左右气感不平衡。

(二)内伤咳嗽:因于痰湿者,咳嗽多痰,痰白而粘,胸脘作闷,苔白腻,脉濡滑,因于肝火犯肺者,气逆呛咳,面红咽干,咳引胁痛,苔薄黄,少津,脉弦数。平掌测试检查:在胸腹部多有密集、阻滞、麻胀的气感。

【治疗】

(一)发功:

1.患者坐位。先按揉膻中、肺俞、中府、云门、风门穴。

2.以平掌式,用推拉颤手法向膻中、中府、云门、肺俞发气,各6息或12息;并从中府、云门顺肺经导引气脉至手,使上下气机平衡。

以平掌式,用震颤法向膻中、中脘发气14息,再用拉引手法顺足阳明胃经向下导引气机,使气机上下平衡。

加减:外感咳嗽者,加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按揉风池各24次。内伤咳嗽,脾阳不振,湿聚生痰者,加平掌式,用拉引手法向中脘发气,并顺足阳明胃经向下肢导引气机至丰隆穴;再以平掌式,用震颤手法向中脘、丹田、穴发气24息。

肝火犯肺,肺失肃降者,加平掌式,用震颤手法向肝俞、章门、期门发气11息;再用推引手法顺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向下肢导引,使气机平衡。

(二)气功针刺:将毫针刺入膻中、内关、合谷、肺俞。然后以龙含式或雀嘴式,用推拉旋手法导引气机,使各针体气感平衡。

(三)辅助练功:

1.摩胸“呬”字功:患者站立或平坐。叩齿36次,搅津3咽,送入两肺之中,再送入周身皮毛,复还丹田。然后两手放于同侧胸部,并慢慢吸气,呼气时口念“呬”字诀,两掌同时摩胸,做7息。有降肺气,清肺火的作用。适用于外感咳嗽。每日练2~4次。

2.服白气功:姿势及叩齿、咽津等同上。意想白气,并以鼻吸之满口,呼气时慢慢送至两肺,再充入周身皮毛,做7次;有补益肺气的作用,适用于肺气虚者。每日练2~4次。

3.理肺导引功:

(1)拍捶背脊:右肢上举。将掌心贴在大椎穴处,以腕力轻拍9次,同时叩齿;再用左掌以同法拍击9次;然后用手握空拳左右交互捶背部和胸部,同时叩齿9次。

(2)宽胸理气:先以左掌在胸部从左向右推,从上逐渐向下,至心口窝为1次,推9次。再以右手向左推9次。

(3)降气化痰:用两手掌平放在同侧锁骨下,逐渐向小腹部推9次。

(4)理气通经:用左手掌从右胸部经右肩部,上肢内侧,推至指尖,再反转至手背,经上肢前外侧,肩上面推至右胸,共9次;然后以同法用右手推左侧9次。用于外感、内伤咳嗽,每日练2~4次。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气功外气疗法》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气功外气疗法》书籍目录
  1. 咳嗽《气功外气疗法》
  2. 咳嗽《小儿常见病单验方》
  3. 咳嗽《傅青主男科》
  4. 咳嗽《常见病自测》
  5. 咳嗽《傅青主女科》
  6. 咳嗽《止园医话》
  7. 咳嗽《中医词典》
  8. 咳嗽《止园医话》
  9. 咳嗽《中医词典》
  10. 咳嗽《景岳全书》
  11. 咳嗽《产宝》
  12. 咳嗽《圣济总录》
  13. 咳嗽《慎疾刍言》
  14. 咳嗽《医理真传》
  15. 咳嗽《备急千金要方》
  16. 咳嗽《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17. 咳嗽《备急千金要方》
  18. 咳嗽《中医名词词典》
  19. 咳嗽《麻疹备要方论》
  20. 咳嗽《评琴书屋医略》
  21. 咳嗽《麻疹阐注》
  22. 咳嗽《医学集成》
  23. 咳嗽《伤寒捷诀》
  24. 咳嗽《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25. 咳嗽《杂病治例》
  26. 咳失声方四首《外台秘要》
  27. 咳嗽《全生指迷方》
  28. 咳呕厥逆证七 阳明五十八《伤寒悬解》
  29. 咳嗽《虚损启微》
  30. 咳逆证《明医指掌》
  31. 咳嗽《推求师意》

《气功外气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