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

《气功外气疗法》书籍目录

【病因】本病的病因有饮食不节,多食酒及辛辣肥腻煎炸之物,壅滞中焦,脾胃不能运化,酿生内热,蕴结化燥,燥热耗伤阴液,不能滋润肺肾,发为消渴者;有因精神因素,气郁化火,灼烁津液,以致阴虚火旺而成消渴者。

【症状】

(一)上消:口渴多饮,咽干舌燥,小便频多,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数。平掌测试检查:上焦部多有密集、热麻、秽等气感。

(二)中消:多食易饥,形体日瘦,或大便干结,苔黄燥,脉滑数。平掌测试检查:中焦部位多有热麻、密集、秽、阻滞等气感。

(三)下消:小便频数量多,尿如脂膏或尿有甜味,腰腿酸软,舌质红少苔,脉象沉细而数。平掌测试检查:下焦部多有密集、寒凉、阻滞、麻等气感。

【治疗】

(一)发功:

1.点揉肺俞、脾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放通阑门、梁门、中脘、关元。

2.以平掌式,用震颤手法发气于肺俞、脾俞、肾俞、中脘、关元诸穴各6息或12息。

3.以平掌式,用推拉引手法发气于肺俞、脾俞、肾俞与膻中、中脘、关元诸穴,并用引法在胸腹与背腰部调整上、中、下三焦的气脉,使其上下、前后平衡。

4.拿极泉、曲池、合谷,搓上肢,摇上肢结束。

(二)气功针刺:将毫针刺入膻中、中脘、关元、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太冲、支沟等穴。以龙含式,用推拉旋手法发气,使各穴的气感平衡。

加减:上消者,加平掌式,用震颤手法发气于膻中、中府、云门穴;中消者,加平掌式,用震颤手法发气于胃俞、三焦俞;下消者,加平掌式,用震颤手法发气于膀胱俞、中极。

(三)辅助练功:

1.内养功:坐位,用顺腹式呼吸或逆腹式呼吸法。全身放松,微闭双目,默念“自己静”,“自己静坐”,“自己静坐身体好”,“自己静坐身体能健康”等字句。吸气时舌抵上腭,默念字句的第1个字;呼气时舌放下,默念字句的最后1个字;吸气后停顿,默念字句中间的字,停闭呼吸。从字数少的字句练起,逐渐增加字数,最多不超过9个字。如:自(吸)——已静坐身体(停闭呼吸)——好(呼)。

2.延年九转功:

(1)站位或坐位,排除杂念,静心息虑,呼吸调匀,暴露行功部位。接着以两手四指掌面重叠,按压在剑突下心窝部,以顺时针方向按揉21次。

(2)再以同法从剑突部以顺时针方向旋摩,边摩边向下移动,按摩至耻骨联合为度。

(3)以两手掌从耻骨联合起向两边旋摩,边摩边上移,复至剑突下,两手交接。

(4)两手重叠,从剑突顺任脉推至耻骨联合21次。

(5)两手重叠按脐部,内劳宫与脐相对,顺时针方向摩揉脐21次,再向反方向揉21次。

(6)左手于左边软肋下腰腹侧,大指向前,四指托定,似叉腰状,自胁下直推至腹股沟21次,右手再以同法推右侧21次。

(7)盘坐:以两手大指掐子纹,四指卷屈分按两膝,十足趾亦稍钩。将胸腹左旋摇21次,再右旋摇21次。动作宜缓,意注手掌下,自然呼吸。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气功外气疗法》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气功外气疗法》书籍目录
  1. 消渴《气功外气疗法》
  2. 消渴《圣济总录》
  3. 消渴《孙真人海上方》
  4. 消渴《千金翼方》
  5. 消渴《中医词典》
  6. 消渴《千金翼方》
  7. 消渴《备急千金要方》
  8. 消渴《千金翼方》
  9. 消渴《新修本草》
  10. 消渴《虚损病类钩沉》
  11. 消渴《杂病治例》
  12. 消惊丸《冯氏锦囊秘录》
  13. 消渴《推求师意》
  14. 消坚丸《是斋百一选方》
  15. 消渴《医学入门》
  16. 消坚丸《小儿药证直诀》
  17. 消渴《杂病广要》
  18. 消积正元散《仁术便览》
  19. 消渴《寿世保元》
  20. 消积丸《普济本事方》
  21. 消渴《普济方·针灸》
  22. 消积丸《小儿药证直诀》
  23. 消渴《普济方·针灸》
  24. 消积丸《冯氏锦囊秘录》
  25. 消渴《医碥》
  26. 消肌《中医词典》
  27. 消渴《张聿青医案》
  28. 消饥《儿科萃精》
  29. 消渴《古今医鉴》
  30. 消化性溃疡治疗的新进展《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31. 消渴《万病回春》

《气功外气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