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气神

《气功外气疗法》书籍目录

精、气、神是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清·林佩琴《类证治裁》说:“一身所宝,惟精、气、神。”

一、精 历代医家和气功家对精的认识,概括起来有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之分。

(一)先天之精(元精):禀受于父母,来源于先天,构成人体的原始物质。它具有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功能。《灵枢·经脉》说:“人始生,先成精。”

(二)后天之精:由后天脾胃所化生的水谷之精微物质。它通过经脉,营养五脏,灌溉六腑,成为脏腑活动的物质基础。后天之精输布到各脏腑称为“脏腑之精”。

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是相互依存,彼此促进的。先天之精必须在后天之精的滋养下,才能得到不断的充实,发挥其作用。后天之精必须在先天之精的作用下,才能化生。

气功疗法中,很注重精的作用,要经过刻苦的锻炼使其化气,称为“炼精化气”;并且要遵循节欲保精(浊精)的调养方法,才能有利于气功的锻炼。

二、气 气是指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与动力,故气有物质和功能两种含义;也有先天气与后天气之分。先天之气又称元气,禀受于父母,由先天之精化生而成。后天之气由吸入之清气和脾胃运化水谷所产生的水谷精微物质结合而成。从气的分布和作用来区分,主要有元气、宗气、营气、卫气四种:

(一)元气:又称原气,先天之气,肾气,真气。它包括元阳、元阴之气,来源于先天,禀受于父母,是维持人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的原始动力,并能激发和推动脏腑的功能活动。所以《灵枢·刺节真邪》说:“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

(二)宗气:宗气是由水谷之精气和吸入自然之气结合而成。它形成于肺而聚积于胸,具有助肺脏以行呼吸和助心脏以行营血的作用。故《灵枢·刺节真邪》说:“宗气不下,脉中之血,凝而留止。”

(三)营气:营气是水谷精微物质之一,其气进入脉道之中,成为血液的组成部分,随血液运行周身,具有化生血液和营养全身的作用。

(四)卫气:卫气是人体阳气的一部分,它的来源和生成是:根源于下焦,滋养于中焦,开始于上焦。其本源于先天,是肾中阳气所化生,所以有“卫出下焦”之说。卫气在发挥其功能时又必须赖于中焦水谷精微的不断充养。卫气行于脉外敷布全身,具有温煦脏腑、腠理皮毛和开合体表穴位、汗孔等作用。

(五)气功之“气”:气功之“气”是体内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等经过气功三调(调身、调息、调心)的锻炼,使其产生特殊的功能,能量增强,并在意识控制下聚集、疏散,或与外界之气交流的“气”,称为气功的“内气”或“外气”。

1.“气”与“气场”:气功之“气”经过锻炼,形成较强的能量,就会在体内流动,象电流一样在流动的同时形成了一定的“场”,并与自然之气产生交流、感应、激发等现象。这种“气”与“场”人人都有,只是其敏感程度和其能量大小有一定的区别,这种内、外气的流动方向、大小、频率等时刻都影响着人的生理活动。

人体中有一个以经络、穴位为基础的有规律的内气系统。这个内气系统与大脑思维活动有密切的关系,它不象脏腑、血管、神经、肌肉等组织那样可以解剖观察,在现有科学实验条件下还不能观察到它,但是练功有素而且对气的感知程度又特别敏感的人,可以感知其内、外气及其这个系统的形态、性质、节律、方向、强度等。所以明·李时珍在《奇经八脉考》中明确指出:“内景隧道,惟返观者能照察之。”

2.气的运行:内气在经络中的运行方向是:手之三阴,从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胸;并按其十二经气脉运行相承有序,表里相联。

经过气功的三调锻炼,内气在意念的控制下不但可以顺经运行,还可逆经运行,或数条经同时向一个方向运行而成面,还可与自然界之气相互感应,而形成气场。如左为阳,右为阴,气在体内左升右降,与自然界之气相感应,在体外则形成左降右升的气场。

外气是这样一种气,它是练功有素者用意念控制内气外放,并随发放者的意念形成或改变其气的形态、性质、方向、频率等。

3.气的特性:根据古人对气的总结及个人所感知、体察和实验研究,总结出气有以下特性:

(1)普遍性:明·张介宾在《类经图翼·医易》中说:“天之气,即人之气;人之体,即天之体。”清·唐容川《医易通论》云:“凡天地间物其秉气以生者,多秉于先天卦气也。”这说明气是普遍存在于宇宙、自然界动植物中的一种物质,它们秉天地之气以生,并且受其气的影响。

(2)系统性:明·张介宾《类经图翼·医易》说:“天之气,即人之气……人身小天地。”这就是说,天、地、人之气不仅相通,而且人体内还存在一个气系统“小天地”。人体中这个气系统与人体之呼吸、循环、消化等系统一样,有它自己的组织与活动规律、由它来调整机体各脏腑、组织的功能和适应外界的气环境,以利于吸收外界对自身有益的气,排斥对自身有害的气。

(3)传布性:气具有延展、散布、扩散、流动的性质,并且是循环无端,周而复始的周期性运转。

(4)激发性:外气作用于患者的经络、穴位,可激发、活跃患者的肌肉、组织,使其产生运动、感觉效应,并能维持一定的时间。

(5)同步性:气具有同步的特点。当外气与患者之气的频率、性质等相近似时,可产生共振、同步而迅速激发、调整患者的气机。这种效果有的人在经过数次治疗或练功后也可获得。

(6)敏感性:每个人对气的敏感程度不同,敏感性高的人,可以很快的接受外气,或很易受外界动、植物等气的影响。敏感性差的人则很难感知。虽然有人感知不到,但也可同样受到气的影响。

(7)可控性:人身的气是可以控制的,练功有素者更容易做到这一点,但在特殊情况下则不易控制。正如《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说:“知机之道者,不可挂以发;不知机道,叩之不发。”

三、神 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是指人的精神意识,以及脏腑精气在外的表现。

人体的生命活动是以精和气作为物质基础的。所以神产生于精和气。如《灵枢·本神》说:“两精相搏谓之神”,《灵枢·平人绝谷》说:“神者水谷之精气也。”所以神形成于先天之精气者为元神,它受后天水谷之精气的滋养;而能思虑、意识者为识神。

四、精气神与气功锻炼 清·徐文弼《寿世传真》说:“精者,滋于身者也;气者,运于身者也;神者,主宰一身者也。”又说:“元精,乃先天真精,非交媾之精。元气,乃虚无空气,非呼吸之气;元精,乃本来灵神,非思虑之神。所谓元精、元气、元神,由未生出胎以前而具,俱先天也。所谓交媾之精(浊精)呼吸之气、思虑之神(识神),乃既生出胎之后而用,俱后天。”

精、气、神三者各有不同的概念,但是三者是互相关联,互相促进的,其中精是基本,气是动力,神是主导。

在气功自身锻炼与发放外气治病中对精、气、神的锻炼与调整是很重要的。古有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等聚精、炼精、养气、调气、存神的锻炼和调治方法。具体的说就是锻炼后天之浊精、识神、呼吸之气,以培补先天之元精、元气、元神,从而达到益寿延年和防治疾病的目的。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气功外气疗法》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气功外气疗法》书籍目录
  1. 精气神《气功外气疗法》
  2. 精气津液血脉虚脱《灵素节注类编》
  3. 精气神论《养生秘旨》
  4. 精气津液血脉脱则为病《类经》
  5. 精气引血篇《外经微言》
  6. 精气津液血脉《经络考》
  7. 精窍《中医词典》
  8. 精气夺则虚《中医词典》
  9. 精清《中医词典》
  10. 精气夺则虚《中医名词词典》
  11. 精确UES测压《胃肠动力检查手册》
  12. 精气《中医词典》
  13. 精确多能的抗体“明星”《免疫与健康》
  14. 精气《中医名词词典》
  15. 精热《中医词典》
  16. 精炮制用药法《疡医大全》
  17. 精塞水窍不通《药症忌宜》
  18. 精宁《中医词典》
  19. 精伤《中医词典》
  20. 精明之府《中医词典》
  21. 精少《中医词典》
  22. 精明之府《中医名词词典》
  23. 精神《中医名词词典》
  24. 精明五色《类经》
  25. 精神《四圣心源》
  26. 精明《中医词典》
  27. 精神《中医词典》
  28. 精魅鬼神所淫《宋本备急灸法》
  29. 精神病《自我调养巧治病》
  30. 精露《中医词典》
  31. 精神病的生物化学基础《临床生物化学》

《气功外气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