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肱二头肌短头腱损伤
【诊断要点】
1、病史 多由上肢外展位猛力后伸,或长期用力作外展后伸活动及肩部受风着凉,而引起肱二头肌短头急、慢性损伤。
2、症状 肩前部剧痛或峻痛、疼痛常在夜间加重;肩关节活动受限制,尤其是上臂在外展位后伸时痛剧。严重病例,伤侧手不能触及对侧肩峰部,不能梳头、系腰带等。
3、检查 可在伤侧肩胛骨喙突处触及该肌腱隆起、增粗、变硬和压痛。将伤肢高举、外展、后伸或手摸棘突等动作时,常有不同程度的受限制及肩部疼痛,肩关节詈于内收,内旋位时,则疼痛减轻。
抗阻力屈肘试验,肩前部疼痛增剧。
【治疗】
1、原则 舒筋通络、活血化瘀,解痉止痛。
2、手法操作(分以下四个步骤)
(1)压天鼎肩内俞法 病人取坐位。术者立其前方,一手拇指按压伤侧天鼎穴,另手多指轻扶头部腱侧将其向伤侧微屈,持续半分钟;继之,一手健侧肩部,另手拇指端压伤侧肩内俞穴(腋前缝尽头凹陷处)半分钟。常用于疼痛剧烈的病例。
(2)弹拨肩前理筋法 病人端坐位。术者立于伤侧,用一手拇指在肩胛骨喙突处弹拨肱二头肌短头腱(急性拨3到5次,慢性十几次至数十次),另手托气伤侧肘部,在弹拨的同时将上臂外展并前后活动;继之,在上臂外展后伸位,用一手拇指顺该肌纤维方向施推理滑按手法数次。急性损伤,以理筋手法为主;慢性损伤,以弹拨手法为主。
(3)屈肘抬臂顿拉法 病人端坐位。术者立于伤侧(以右侧为例),左手拇指压于喙突部、手掌固定肩峰,右手握拿伤肢腕部,将肘关节屈曲、臂抬起平肩、掌心朝后,然后向右斜前四十五度方向顿拉数次。一般急性损伤顿拉次数宜少,慢性损伤可适当增加顿拉次数。
(4)摩揉病变局部法 紧接上法,病人仍取坐位。术者用左手托其肘部,将上臂稍外展,右手掌顺该肌纤维方向摩揉病变局部数分钟。急性损伤,手法宜轻;慢性损伤,手法宜重,或以热为度。
【注意事项】
1、急性损伤 施手法后应嘱病人肩部制动2到3日,以利于损伤组织修复。
2、慢性损伤 手法治疗后,应让病人主动进行肩部活动,以利于肩部功能的恢复。
3、注意肩部保温及其它疗法的配合,如中草药熏洗或用强的松龙作痛点封闭。

- 肱二头肌短头腱损伤《中医伤科按摩学》
- 肱(gōng工)《中医词典》
- 肱二头肌腱反射异常《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 攻阵《目经大成》
- 肱二头肌损伤《中医伤科按摩学》
- 攻阵《景岳全书》
- 肱二头肌长头腱滑脱《中医伤科按摩学》
- 攻阵《景岳全书》
- 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中医伤科按摩学》
- 攻血类《医学摘粹》
- 肱骨干骨折《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攻下诸方《疯门全书》
- 肱骨干骨折《骨科学》
- 攻下药《中药学》
- 肱骨髁上骨折《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攻下派《中医词典》
- 肱骨髁上骨折《骨科学》
- 攻下类《景岳全书》
- 肱骨内上髁炎《中医伤科按摩学》
- 攻下缓急《四圣悬枢》
- 肱骨上端骨折《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攻下法《中医内科学》
- 肱骨外科颈骨折《骨科学》
- 攻痰类《医学摘粹》
- 肱骨外上踝炎(网球肘)《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攻水类《医学摘粹》
- 肱骨外上髁炎《中医伤科按摩学》
- 攻食类《医学摘粹》
- 肱骨外上髁炎《自我调养巧治病》
- 攻气类《医学摘粹》
- 肱三头肌腱反射异常《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中医伤科按摩学》
- 来源:网络收集与共享 仅供研究之用!
- 编写说明
- 第一章 中医伤科学发展简史
- 第二章 损伤的病因病机
- 第三章 损伤的分类与辩证诊断
- 第四章 伤科按摩手法与施治原则
- 第五章 伤筋概论
- 第六章 上肢伤筋
- 第七章 脊柱部伤筋
- 第一节 颈、背部病症
- 第二节 胸部病症
- 第三节 腰部病症
- 第四节 引起腰腿痛的其它疾病
- 第八章 下肢伤筋
- 第一节 臀部病症
- 第二节 股部病症
- 第三节 膝部病症
- 第四节 踝部病症
- 第九章 关节脱位概论
- 第十章 关节脱位各论
- 第一节 颞颌关节脱位
- 第二节 上肢关节脱位
- 第三节 骶髂关节半脱位
- 第四节 下肢关节脱位
- 第十一章 损伤后遗症
- 第十二章 功能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