耻骨联合分离
耻骨联合是两髋骨前下方的结合部,由两块纤维软骨样耻骨间盘组成。两个耻骨间盘之间有一耻骨联合腔。正常人两耻骨间距为4到6毫米,平均为5毫米。耻骨联合两侧部的上下、左右均有坚强的韧带互相连结,一般可承受相当大的张力,故单纯外力作用于该部时,不易发生耻骨联合部分离。
【病因病理】
1.妇女怀孕后期由于胎儿挤压骨盆,或受孕妇女体内松弛素的刺激,使耻骨联合部的韧带过度松弛,而形成分离。
2.部分病例可因产生引起,如胎儿过大或胎位不正所致的难产,使耻骨联合部受到较大的压力,而被迫分开。
3.极个别病例,可因一次外伤引起。
【临床表现与诊断】
1.局部疼痛,压痛明显,髋关节外展、外旋活动受限,且在活动时疼痛加重,并常伴有腰臀部酸痛不适感。
2.站立位下肢抬举困难,行走无力,上、下楼梯时痛著。严重者,需扶双拐行走,甚至卧床不起。
3.耻骨联合分离已久者,常并发耻骨联合部骨软骨炎。
4.骨盆分离试验、骨盆挤压试验、分腿试验等均为阳性。
5.X线检查正位片可显示耻骨联合间距明显增宽。严重病例,耻骨联合间距可达十五毫米以上。
并发耻骨联合骨软骨炎者,X线片可显示耻骨联合边缘不齐或呈锯齿状;严重病例,可显示耻骨联合边缘骨质破坏。
【手法治疗】
手法治疗耻骨联合分离,无论是病史长短,均可获得较好疗效。合并有耻骨联合骨软骨炎的病人,当耻骨联合分离全愈后,耻骨联合骨软骨炎亦可自愈。
耻骨联合分离的治疗方法如下:
归挤拍按牵拉法 病人坐于床边,呈半坐半卧位(助手坐于病人后方,抱住病人胸部固定),用自己的左手按压在耻骨联合部。术者立于病人左侧,用右髋部抵紧病人左髋部,右手固定其右侧髋关节并用力向中线归挤骨盆,左手拿住病人右手,向按压在耻骨联合部的左手背上用力拍按;此时,另一助手用双手分别握拿病人两踝部,将病人髋、膝关节屈曲并外展、外旋(待术者握拿病人右手,向按压在耻骨联合部的左手背上用力拍按时),用力将两下肢迅速内旋、拉直,手法即告完成。
【注意事项】
1.此手法隔日或3日1次,一般3到4周可愈。
2.术后,嘱病人屈膝、屈髋卧床休息。1个月内不宜作髋关节的外展、外旋活动;应主动作股内收、内旋练习,以稳定耻骨联合部。
3.注意局部保暖,防止受凉、受潮湿。

- 耻骨联合分离《中医伤科按摩学》
- 耻疮《中医词典》
- 耻骨上膀胱穿刺术《基础护理学》
- 齿肿方二首《外台秘要》
- 豉《千金翼方》
- 齿证《医学集成》
- 豉《饮膳正要》
- 齿长而枯《中医词典》
- 豉《新修本草》
- 齿燥《广瘟疫论》
- 豉《吴普本草》
- 齿燥《中医名词词典》
- 豉《食疗本草》
- 齿壅《中医词典》
- 豉《证类本草》
- 齿龈肿痛《证治准绳·幼科》
- 豉《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齿龈肿候《诸病源候论》
- 豉《名医别录》
- 齿龈肿《圣济总录》
- 豉饼灸《中医名词词典》
- 齿龈宣露《幼幼新书》
- 豉饼灸《中医词典》
- 齿龈宣露《圣济总录》
- 豉虫《证类本草》
- 齿龈结瓣《中医词典》
- 豉丸《备急千金要方》
- 齿龈结瓣《中医名词词典》
- 豉薤汤《退思集类方歌注》
- 齿龈黑臭秘方《华佗神方》
- 叱腮《中医词典》
《中医伤科按摩学》
- 来源:网络收集与共享 仅供研究之用!
- 编写说明
- 第一章 中医伤科学发展简史
- 第二章 损伤的病因病机
- 第三章 损伤的分类与辩证诊断
- 第四章 伤科按摩手法与施治原则
- 第五章 伤筋概论
- 第六章 上肢伤筋
- 第七章 脊柱部伤筋
- 第一节 颈、背部病症
- 第二节 胸部病症
- 第三节 腰部病症
- 第四节 引起腰腿痛的其它疾病
- 第八章 下肢伤筋
- 第一节 臀部病症
- 第二节 股部病症
- 第三节 膝部病症
- 第四节 踝部病症
- 第九章 关节脱位概论
- 第十章 关节脱位各论
- 第一节 颞颌关节脱位
- 第二节 上肢关节脱位
- 第三节 骶髂关节半脱位
- 第四节 下肢关节脱位
- 第十一章 损伤后遗症
- 第十二章 功能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