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腕月骨脱位

《中医伤科按摩学》书籍目录

腕关节的腕骨中月骨易脱位,且以月骨向掌侧移位者最多见。

【病因病理】

月骨掌侧宽、背侧窄、呈楔形,近侧凸、远侧凹、呈月牙形;月骨位于屈肌肌腱的后方,伸肌肌腱的前方,上为桡骨下端内半面,下为头状骨近端,左、右为舟骨与三角骨(舟骨位于月骨桡侧,三角骨位于月骨尺侧)。当跌倒时,手掌先着地,腕部强烈背伸,月骨受到桡骨下端和头状骨挤压而向掌侧移位(即形成前脱位)。前脱位后,远侧的半月凹关节面移向掌侧,近侧的半月凸关节面移向背侧。由于暴力的大小不同,月骨脱位的程度和预后也有所差异。

【临床表现与诊断】

1.本病有典型的外伤史。

2.伤后腕部掌侧疼痛、肿胀、隆起、腕关节活动受限制。

3.由于脱位之月骨压迫屈指肌腱,腕关节呈屈曲位,中指不能完全伸直。握拳时第3掌骨头明显凹陷,沿纵轴叩击该掌骨头,腕部有明显疼痛。

4.在腕骨掌面可触及脱位之月骨,其背侧正常月骨部位的凹陷加深,若正中神经受压,可引起掌面桡侧三个半手指麻木。

5.X线检查,正位片可显示月骨由正常的近方形变成三角形,月骨凸面转向头状骨,头状骨向近侧轻度移位;侧位片显示月骨移位于腕关节掌面,月骨的凹面向掌侧倾斜,凸面向背侧。

本病依据其典型的腕部伸手掌撑地的受伤史及临床表现,即可明确诊断。

【手法治疗】

施整复手法前先用拇指按压缺盆、极泉、拇指和中指对压内关、外关穴,各零点五到一分钟。亦可在月骨部注射百分之二普鲁卡因八到十毫升局麻,而后施行下列手法使其复位。

背伸过屈推顶法 病人取坐位。术者立其伤侧前方,用一手固定其腕部,拇指顶住向掌侧移位的月骨远端,另手握拿拇指除外的其余四个手指,在牵引姿势下,将腕关节极度背伸,使桡骨下端和头状骨的间隙增宽,握腕之手的拇指端用力推顶月骨远端的同时,逐渐将腕关节过度掌屈,月骨脱位即可整复。

【注意事项】

1.月骨脱位经手法整复后,用塑形夹板或短臂石膏,将腕部固定于掌屈三十度到四十度位,1周后改为中立位;固定期间手指应做屈曲及伸直活动,2周后开始作腕部功能锻炼及轻手法按摩治疗,并可辩证使用中药内服及熏洗腕部。

2.腕部舟状骨骨折有明显移位者,应考虑有伴随月骨脱位。月骨脱位按上方手法复位后,舟状骨移位有随之纠正。

3.注意局部保暖,3周内勿用冷水洗手。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中医伤科按摩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中医伤科按摩学》书籍目录
  1. 腕月骨脱位《中医伤科按摩学》
  2. 腕痈门主论《疡医大全》
  3. 腕折《圣济总录》
  4. 腕痈《外科心法要诀》
  5. 腕折破骨伤筋候《诸病源候论》
  6. 腕痈《证治准绳·疡医》
  7. 腕折中风痉候《诸病源候论》
  8. 腕痈《医宗金鉴》
  9. 腕折中风肿候《诸病源候论》
  10. 腕痈《中医词典》
  11. 腕舟骨骨折《骨科学》
  12. 腕痛《广瘟疫论》
  13. 腕舟状骨骨折《骨科学》
  14. 腕伤初系缚候《诸病源候论》
  15. 汪昂(1615-约1695年)《中医词典》
  16. 腕劳《针灸资生经》
  17. 汪昂订十二经脉歌《脉理求真》
  18. 腕疽门主论《疡医大全》
  19. 汪昂奇经脉歌《脉理求真》
  20. 腕疽《外科启玄》
  21. 汪典扬翁外孙女体弱感邪证变抽掣《程杏轩医案》
  22. 腕骱骨脱出《中医词典》
  23. 汪东之丈七月初旬虚阳口疮(有发明)《孙文垣医案》
  24. 腕踝针注意事项《中医刺灸》
  25. 汪逢春(1882-1949年)《中医词典》
  26. 腕踝针疗法《中医词典》
  27. 汪孚占翁乃孙暑风惊证反复治法《程杏轩医案》
  28. 腕踝针疗法《中医刺灸》
  29. 汪光爵(1663-1718年)《中医词典》
  30. 腕踝针进针点及其适应证《中医刺灸》
  31. 汪和鼎《中医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