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肱二头肌长头腱滑脱
【诊断要点】
1、病史 多由于先天性肱骨小结节发育不良,结节间沟变浅,或长头腱本身及周围肌腱、韧带松弛、变性,当肩关节过度外展外旋时,致肩横韧带断裂,肱二头肌长头腱移位于结节间沟前方或小结节内侧。
2、症状 伤后局部疼痛、肿胀,上臂呈内旋位,肘关节屈曲。病人多用健手托扶伤肢前臂,保持肘关节屈曲位以使痛肩。伸肘外旋前臂,肩部疼痛加重,若移位的长头腱发生交锁,则肩关节各个方向的活动功能均丧失。
3、检查 将上臂外展外旋位时,可触及该肌腱偏离结节间沟(多位于小结节内侧),压痛明显;上臂由前屈位至外展外旋位时,可触摸到长头腱在小结节上滑动,或闻弹响声,肩部疼痛亦加重。肩关节各个方向(除内收内旋外)的被动活动时,均可使症状加重。
【治疗】
1、原则 整复移位,舒筋止痛。
2、手法操作(分以下三个步骤)
(1)按压缺盆巨骨法 病人端坐位。术者立其前方,用一手拇指按压伤侧缺盆穴1分钟,同时另手固定病人头部;继之,术者立于病人伤侧,用拇指端按压巨骨穴半分钟(深压后,指端向外用力),以达到止痛的目的。
(2)牵臂回旋推拨法 病人取座位。术者立于伤侧,一手拇指抵住肱骨小结节内侧缘、手掌固定肩部,另手握伤肢腕部作对抗牵引,在牵引下将肩关节外展六十度左右,再外旋至最大限度,而后迅速内旋,同时拇指从小结节前内缘用力向外上方推拨肱二头肌长头腱,可重复3到5次,指下有跳动感,示筋复原位,随即将上伤肢内收内旋。
3)推摩伤部舒筋法 病人取坐位。数者仍立于伤侧,用一手托其前臂,将肩关节轻度外展内旋位,另手大鱼际(或重个手掌)部着力自上臂中段向上推理、滑按该筋数次,而后抚摩数分钟,以达到舒筋活血,缓解术后不适之目的。
【注意事项】
1、施手法后,将伤肢内收内旋位,用颈腕吊带(三角巾)把前臂固定于胸前2到3周,以减少肩部活动。
2、施“牵臂回旋推拨法”时,两手动作要协调,肩关节急速内旋与拇指推按动作须在同一时间进行。
3、肩关节脱位所致的肱二头肌长头腱滑脱,则在脱位关节复位后,施理筋手法即可使长头腱归位。
4、急性长头腱滑脱者,施手法后应配合冷敷2日(每日3到4次,每次4到7分钟);而后改为热敷或中药熏洗(每日2次,1次25分钟为宜)。

- 肱二头肌长头腱滑脱《中医伤科按摩学》
- 肱二头肌损伤《中医伤科按摩学》
- 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中医伤科按摩学》
- 肱二头肌腱反射异常《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 肱骨干骨折《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肱二头肌短头腱损伤《中医伤科按摩学》
- 肱骨干骨折《骨科学》
- 肱(gōng工)《中医词典》
- 肱骨髁上骨折《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攻阵《目经大成》
- 肱骨髁上骨折《骨科学》
- 攻阵《景岳全书》
- 肱骨内上髁炎《中医伤科按摩学》
- 攻阵《景岳全书》
- 肱骨上端骨折《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攻血类《医学摘粹》
- 肱骨外科颈骨折《骨科学》
- 攻下诸方《疯门全书》
- 肱骨外上踝炎(网球肘)《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攻下药《中药学》
- 肱骨外上髁炎《中医伤科按摩学》
- 攻下派《中医词典》
- 肱骨外上髁炎《自我调养巧治病》
- 攻下类《景岳全书》
- 肱三头肌腱反射异常《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 攻下缓急《四圣悬枢》
- 肱痈(附∶藕包毒)《外科心法要诀》
- 攻下法《中医内科学》
- 宫《中医词典》
- 攻痰类《医学摘粹》
- 宫颈癌《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中医伤科按摩学》
- 来源:网络收集与共享 仅供研究之用!
- 编写说明
- 第一章 中医伤科学发展简史
- 第二章 损伤的病因病机
- 第三章 损伤的分类与辩证诊断
- 第四章 伤科按摩手法与施治原则
- 第五章 伤筋概论
- 第六章 上肢伤筋
- 第七章 脊柱部伤筋
- 第一节 颈、背部病症
- 第二节 胸部病症
- 第三节 腰部病症
- 第四节 引起腰腿痛的其它疾病
- 第八章 下肢伤筋
- 第一节 臀部病症
- 第二节 股部病症
- 第三节 膝部病症
- 第四节 踝部病症
- 第九章 关节脱位概论
- 第十章 关节脱位各论
- 第一节 颞颌关节脱位
- 第二节 上肢关节脱位
- 第三节 骶髂关节半脱位
- 第四节 下肢关节脱位
- 第十一章 损伤后遗症
- 第十二章 功能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