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血类
味苦辛,微寒,入足厥阴肝经。达木郁而清风,行瘀血而泄热,排痈疽之脓血,化脏腑之 瘕。
□
味辛,微温,入足厥阴肝经。行经脉之闭涩,达风木之抑郁,止痛切而断泄利,散滞气而破瘀血。
□
味甘苦辛,入足厥阴肝经。通经而行瘀涩,破血而化 瘕。泡去皮尖。
□
味辛,入足厥阴肝经。专行血瘀,最止腹痛。
□
味甘,气平,入足厥阴肝经,行血破瘀,通经止痛, 瘕崩漏兼医。
□
味甘微苦,入足厥阴肝经。和营止血,通脉行瘀。
□
味苦,微温,入足厥阴肝经。通经活血,破滞磨坚。胎产俱良, 瘕颇善。止腰腹疼痛,消痈疽热肿,跌打吐衄能瘳。
□
味辛微寒,入足厥阴肝经。行老血,破宿 。
□
味苦辛,气平,入足厥阴肝经。活血行经,破瘀通脉。胎产崩漏、痈疽, 瘕跌打损伤,悉效。
□
味苦辛,微温,入足厥阴肝经。调经破血,化块消 。
□
味咸气腥,入足厥阴肝、足少阳胆经。破 瘕而消凝瘀,调痈疽而排脓血。醋炙焦,研细用。
□
味苦酸,气平,入足太阳膀胱、足厥阴肝经。利水开结,破血通经。
□
味咸微寒,入足厥阴肝经。善化瘀血,最补损伤。
炒枯存性,研细用。
□
味苦微寒,入足厥阴肝经。善破瘀血,能化宿 。炒枯去翅足,研细用。
□
味咸苦微寒,入足厥阴肝经。善破积血,能化坚 。炒枯存性,研细用。

- 攻血类《医学摘粹》
- 攻下诸方《疯门全书》
- 攻阵《景岳全书》
- 攻下药《中药学》
- 攻阵《景岳全书》
- 攻下派《中医词典》
- 攻阵《目经大成》
- 攻下类《景岳全书》
- 肱(gōng工)《中医词典》
- 攻下缓急《四圣悬枢》
- 肱二头肌短头腱损伤《中医伤科按摩学》
- 攻下法《中医内科学》
- 肱二头肌腱反射异常《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 攻痰类《医学摘粹》
- 肱二头肌损伤《中医伤科按摩学》
- 攻水类《医学摘粹》
- 肱二头肌长头腱滑脱《中医伤科按摩学》
- 攻食类《医学摘粹》
- 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中医伤科按摩学》
- 攻气类《医学摘粹》
- 肱骨干骨折《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攻略《张氏医通》
- 肱骨干骨折《骨科学》
- 攻略《景岳全书》
- 肱骨髁上骨折《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攻里法《重订广温热论》
- 肱骨髁上骨折《骨科学》
- 攻里发表寒热殊涂笺《儒门事亲》
- 肱骨内上髁炎《中医伤科按摩学》
- 攻里不远寒《中医词典》
- 肱骨上端骨折《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医学摘粹》
- 作者:? 朝代:? 年份:?
- 序一
- 序二
- 序三
- 序四
- 伤寒十六证类方
- 自叙
- 伤寒证六经提纲
- 伤寒十六证类方
- 伤寒证辨
- 四诊要诀
- 望色
- 五行五脏化生五色
- 五色宜应四时
- 五色宜合五脉
- 五色宜合五气
- 五色宜合五官
- 五色宜合五部
- 五色主病
- 五色合五脏之病
- 五色合五脏之病宜分顺逆
- 五色以内外上下左右分顺逆
- 五色以浅深晦明聚散分顺逆
- 辨目色
- 辨舌色
- 辨口唇色
- 辨鼻色
- 辨耳色
- 五色危候
- 闻声
- 问证
- 切脉
- 杂诊法
- 附录寒热真假辨
- 杂证要法
- 自叙
- 表证类
- 里证类
- 寒证类
- 热证类
- 虚证类
- 实证类
- 七窍病类
- 妇人科
- 本草类要
- 自叙
- 补药门
- 攻药门
- 散药门
- 固药门
- 寒药门
- 热药门
- 伤寒证方歌括
- 杂病证方歌括
- 自序
- 表证类
- 里证类
- 寒证类
- 热证类
- 虚证类
- 实证类
- 七窍病类
- 妇人科
-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