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冈上肌损伤
冈上肌起始于肩胛骨的冈上窝,肌腱在喙突肩峰韧带及肩峰下滑囊下面、肩关节囊上面的狭小间隙通过,止于肱骨大结节上部。该肌受肩胛上神经支配,其作用是上臂外展时的起动。
【诊断要点】
1.病史 多在肩部外展起动时用力过度,或经常作肩关节外展活动,或外感风寒而引起冈上肌急、慢性损伤,创伤性炎症,加速冈上肌退变。严重病例,可发生冈上肌钙化,影响肩关节功能活动。
2.症状 肩部疼痛,可向颈部及上肢桡侧扩散,肩关节外展活动时痛剧。病久者,出现肩部肌肉萎缩。
3.检查 可在肱骨大结节顶部及该肌腱增粗、变硬、无弹性或弹性差及压痛。肩外展试验阳性,并出现疼弧症(即伤肢外展上举到六十度到一百二十度范围内疼痛,不及或超越此度数又无疼痛)。这种表现,是因为在肩关节节外展六十到一百二十度范围内肱骨大结节与肩峰之间的间隙减小,冈上肌外端在其间受到肩峰与肱骨大结节的挤压、摩擦所致。
X线检查,一般无阳性发现;少数病例可显示冈上肌腱钙化或骨化影像。
【治疗】
1.原则 舒筋通络,活血化瘀。
2.手法操作(分以下四个步骤)
(1)外展抚摩揉拨法 病人取坐位。术者立于伤侧,一手托握上肢,将肩关节外展四十五度左右,使该肌放松,用另手掌或鱼际部抚摩肩部2分钟;继之,用掌根或大鱼际部揉冈上肌附着点3分钟;再用拇指于肱固大结节处揉、拨冈上肌腱着点2分钟,以达到舒筋通络之目的。
(2)顿拉滚揉动肩法 病人取坐位。术者立于伤侧,先端顿拉手法(操作同肱二头肌长头腱损伤)数次。而后,一手握拿伤肢肘部活动肩关节,另手小鱼际在活动肩关节的同时滚、揉冈上肌起止部数分钟;掌搓冈上肌抵止部;以热为度,以达到活血祛瘀之目的。
(3)按摩俞穴痛点法 病人取坐位。术者拇指揉、压伤侧的天宗、秉风、肩偶、肩缪、肩贞、缺盆、巨骨穴,多指捏拿肩井穴,拇指点按曲池与肩部痛点各半分钟左右,以达疏通经络,消除疼痛之目的。
(4)揉搓牵抖伤肢法 病人取坐位。术者立于伤侧,用双手相对有力上下返往揉、搓伤肢数遍;继之,双手握其腕部牵抖伤肢结束,以达到疏通伤肢气血之目的。
【注意事项】
1.急性损伤,手法应轻柔、缓和,避免加重损伤;手法后适当限制肩部活动。
2.慢性损伤,手法刺激宜重,手法后适当配合功能锻炼。
3.注意肩部保暖,并配合湿热敷。

- 冈上肌损伤《中医伤科按摩学》
- 骭厥《中医词典》
- 冈下肌损伤《中医伤科按摩学》
- 骭骨《中医词典》
- 刚痓《中医词典》
- 骭疮《中医词典》
- 刚地弓形虫《人体寄生虫学》
- 骭(gàn,音绀)《中医词典》
- 刚风《中医词典》
- 绀珠正气天香散《汤头歌诀》
- 刚干《中医词典》
- 绀(gàn干)《中医词典》
- 刚痉《中医词典》
- 干支掌上定位法《手掌与疾病》
- 刚痉《校注医醇剩义》
- 干支甲子《中医基础理论》
- 刚痉(伤寒无汗为刚,寒性刚劲也)《幼幼集成》
- 干燥综合征先兆《中医疾病预测》
- 刚痉柔痉《伤寒捷诀》
- 干燥综合征《老年百病防治》
- 刚柔《中医词典》
- 干燥综合征《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
- 刚柔失守三年化疫之刺《类经》
- 干燥发渴《四圣悬枢》
- 刚柔失守之义《类经》
- 干燥发渴《四圣悬枢》
- 刚证《伤寒九十论》
- 干燥《医学微生物学》
- 刚壮之剂《金匮翼》
- 干枣汤《备急千金要方》
- 肛《中医词典》
《中医伤科按摩学》
- 来源:网络收集与共享 仅供研究之用!
- 编写说明
- 第一章 中医伤科学发展简史
- 第二章 损伤的病因病机
- 第三章 损伤的分类与辩证诊断
- 第四章 伤科按摩手法与施治原则
- 第五章 伤筋概论
- 第六章 上肢伤筋
- 第七章 脊柱部伤筋
- 第一节 颈、背部病症
- 第二节 胸部病症
- 第三节 腰部病症
- 第四节 引起腰腿痛的其它疾病
- 第八章 下肢伤筋
- 第一节 臀部病症
- 第二节 股部病症
- 第三节 膝部病症
- 第四节 踝部病症
- 第九章 关节脱位概论
- 第十章 关节脱位各论
- 第一节 颞颌关节脱位
- 第二节 上肢关节脱位
- 第三节 骶髂关节半脱位
- 第四节 下肢关节脱位
- 第十一章 损伤后遗症
- 第十二章 功能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