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膝关节脱位
膝关节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组成。关节周围和关节内有坚强的韧带和肌肉保护,故结构比较稳定,一般不易发生脱位,只有在受到强大外力时才会发生。
【病因病理】
膝关节脱位,多因强大暴力作用于股骨下端或胫骨上端所致。由于作用力不同,胫骨上端向前、向后或向侧方移位,其中以向前及向内侧移位者较多见。完全脱位时,不但关节囊发生破裂,关节内十字韧带、内侧副韧带、外侧副韧带亦可发生撕裂,有的可合并胫骨结节撕脱性骨折、半月板破裂,国窝部的神经、血管也可能受挤压或撕裂,膝关节内可有明显的积液。
【临床表现与诊断】
伤后膝关节剧烈疼痛、肿胀明显、功能丧失,多有不同程度的畸形。然而,胫骨平台与股骨髁之间不易发生交锁,脱位后常可自行复位而没有畸形。膝关节脱位,多合并严重的筋肉组织损伤,关节腔内及其周围积血较多。合并十字韧带断裂时,抽屉试验阳性;合并内侧或外侧副韧带断裂时,侧向运动试验阳性。同时还应注意有无并发血管、神经损伤。
X线检查,有助于本病之诊断。
【手法治疗】
牵引提压复位法 病人取仰卧位,助手甲用双手固定伤肢大腿下段,助手乙手握伤肢踝部及小腿,保持膝关节半屈、伸位作对抗牵引。术者立于伤侧,用双手按脱位的相反方向提拉、按压股骨下端与胫骨上端,如有复位感,畸形消失,即表明已复位。复位后,缓慢的伸、屈膝关节数次,再在屈膝位内收、外展活动小腿,以顺正移位的半月板及卷缩的关节囊。然后,用注射器抽尽关节内的积液或积血。
【注意事项】
1.复位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国窝部的神经、血管、严禁暴力牵拉。
2.固定 无血运障碍者,可采用夹板固定膝关节于一百五十度到一百六十五度位6到8周。有血运障碍征象者,应采用小重量牵引,暴露伤肢以便观察,直至血运稳定才可改用夹板固定。伤后6到8小时血运情况仍无改善者,应及时转外科进行血管探查,并作相应的处理。
3.药物治疗 早期宜加强活血祛瘀,舒筋活络,以促进关节内积液的吸收,可用桃红四物汤加减;中期与后期的治疗与其它部位关节脱位相同。
4.功能锻炼 在固定期间,要嘱病人充分的作股四头肌、髋关节和髁关节的主动活动。6周后,在保持固定姿势下作扶拐不负重的步行锻炼。解除固定后,练习膝关节的屈曲及伸直活动;待股四脱肌肌力恢复,在膝关节屈伸活动较稳定的情况下,才能伤肢重行走。若膝关节不稳定,过早负重行走,则滑膜挹被损伤,并可发生创伤性关节炎。其治疗方法,是加强股四头肌的功能活动,并装备护膝或支架护伤肢。

- 膝关节脱位《中医伤科按摩学》
- 膝关节腔积液《临证实验录》
- 膝关节问题《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膝关节扭挫伤《气功外气疗法》
- 膝关节异常辨病《常见病自测》
- 膝关节结核《骨科学》
- 膝腘《中医词典》
- 膝关节歌诀《人体解剖学歌诀》
- 膝解《中医名词词典》
- 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自我调养巧治病》
- 膝解《中医词典》
- 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中医伤科按摩学》
- 膝骱《中医词典》
-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骨科学》
- 膝馒头内外对生疮《奇效简便良方》
-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百病自测》
- 膝目《中医词典》
-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中医伤科按摩学》
- 膝肭跛行《儒门事亲》
- 膝关节《人体解剖学》
- 膝旁《中医词典》
- 膝关《针灸学》
- 膝上生痈《奇效简便良方》
- 膝关《中医词典》
- 膝痛《黄帝内经太素》
- 膝关《针灸大成》
- 膝痛《中医词典》
- 膝盖痈门主论《疡医大全》
- 膝痛《普济方·针灸》
- 膝盖损断《中医词典》
- 膝痛《古今医案按》
《中医伤科按摩学》
- 来源:网络收集与共享 仅供研究之用!
- 编写说明
- 第一章 中医伤科学发展简史
- 第二章 损伤的病因病机
- 第三章 损伤的分类与辩证诊断
- 第四章 伤科按摩手法与施治原则
- 第五章 伤筋概论
- 第六章 上肢伤筋
- 第七章 脊柱部伤筋
- 第一节 颈、背部病症
- 第二节 胸部病症
- 第三节 腰部病症
- 第四节 引起腰腿痛的其它疾病
- 第八章 下肢伤筋
- 第一节 臀部病症
- 第二节 股部病症
- 第三节 膝部病症
- 第四节 踝部病症
- 第九章 关节脱位概论
- 第十章 关节脱位各论
- 第一节 颞颌关节脱位
- 第二节 上肢关节脱位
- 第三节 骶髂关节半脱位
- 第四节 下肢关节脱位
- 第十一章 损伤后遗症
- 第十二章 功能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