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龈宣露第十九
《巢氏病源》小儿齿根血出候∶手阳明、足太阳之脉并入于齿。小儿风气入其经脉,与血相搏,血气虚热,即齿根血出。
《千金翼》治齿血出不止方。
上刮生竹茹二两酢渍之,令其人解衣坐,乃别令一人含 其背上三过,并取竹茹浓煮取汁,勿与盐,适寒温含漱之,终日为度。
《外台》∶《肘后》治齿龈宣露出血,所以日月蚀未平复时。特忌饮食,小儿亦然方。
上用蚯蚓粪,水和作稠泥团,以火烧之令极赤,末之如粉,以腊月猪脂和,敷齿龈上,日三,即瘥。
茅先生治小儿牙宣,齿缝出血方。
上为末。一日三次揩牙上,立验也。
张锐《鸡峰方》治齿间血出。
上以苦竹叶不以多少,水浓煎取汁,入盐少许,寒温得所含之,冷即吐了。
张锐《鸡峰》又方
上用童子小便半升,分为三两次含之,冷即吐了。
- 齿龈宣露《幼幼新书》
- 齿龈宣露《圣济总录》
- 齿龈肿《圣济总录》
- 齿龈结瓣《中医词典》
- 齿龈肿候《诸病源候论》
- 齿龈结瓣《中医名词词典》
- 齿龈肿痛《证治准绳·幼科》
- 齿龈黑臭秘方《华佗神方》
- 齿壅《中医词典》
- 齿龈腐烂秘方《华佗神方》
- 齿燥《中医名词词典》
- 齿龂肿痛《中医词典》
- 齿燥《广瘟疫论》
- 齿龂《中医词典》
- 齿长而枯《中医词典》
- 齿音离候《诸病源候论》
- 齿证《医学集成》
- 齿音离《中医词典》
- 齿肿方二首《外台秘要》
- 齿摇龈露《医学纲目》
- 耻疮《中医词典》
- 齿牙肿痛《医法圆通》
- 耻骨联合分离《中医伤科按摩学》
- 齿牙证治《幼幼集成》
- 耻骨上膀胱穿刺术《基础护理学》
- 齿牙血出《医法圆通》
- 豉《千金翼方》
- 齿牙经络《重楼玉钥续编》
- 豉《饮膳正要》
- 齿牙方《景岳全书》
- 豉《新修本草》
《幼幼新书》
- 作者:刘昉 朝代:宋 年份:公元1150年
- 卷第一(求端探本)凡一门
- 卷第二(方书叙例)凡十三门
- 叙初有小儿方第一
- 叙小儿有病与大人不殊第二
- 叙小儿方可酌量药品分两第三
- 叙小儿有病宜早治第四
- 叙调理小儿第五
- 叙修合药第六
- 叙用药第七
- 叙小儿气弱不可容易吐泻第八
- 叙十五岁以下皆可以小方脉治之第九
- 论初受气第十
- 相寿命第十一
- 三关锦纹第十二
- 脉法第十三
- 卷第三(病源形色) 凡一十门
- 卷第四(形初保者)凡二十二门
- 小儿胎教第一
- 小儿初生将护法第二
- 择乳母法第三
- 乳儿法第四
- 乳母杂忌慎法第五
- 哺儿法第六
- 初哺日第七
- 浴儿法第八
- 拭儿口法第九
- 断脐法第十
- 灸脐法第十一
- 裹脐法第十二
- 甘草法第十三
- 黄连法第十四
- 韭汁法第十五
- 朱蜜法第十六
- 牛黄法第十七
- 汞粉法第十八
- 猪乳法第十九
- 藏衣法第二十
- 剃头法第二十一
- 禳谢法第二十二
- 卷第五(初生有病)凡十七门
- 初生不作声第一
- 初生眼不开第二
- 初生辄死第三
- 初生不吃奶第四
- 初生吐不止第五
- 初生不小便第六
- 初生有悬痈病第七
- 初生有重舌第八
- 初生有重重龈第九
- 初生口中有虫第十
- 初生着噤第十一
- 初生有鹅口第十二
- 初生有木舌第十三
- 初生有撮口第十四
- 初生中脐风第十五
- 初生脐肿湿第十六
- 初生有脐疮第十七
- 卷第六(禀受诸疾)凡十九门
- 卷第七(蒸忤 啼哭) 凡九门
- 卷第八(惊疾潮发)凡九门
- 卷第九(惊风急慢)凡三门
- 卷第十(惊 噤病)凡十二门
- 卷第十一(痫论候法)凡十二门
- 卷第十二(五痫异治)凡五门
- 卷第十三(胎风中风) 凡十门
- 卷第十四(身热等病)凡十一门
- 卷第十五(伤寒变动)凡二十门
- 伤寒自汗第一
- 伤寒头汗出第二
- 伤寒咳嗽第三
- 伤寒发喘第四
- 伤寒鼻衄第五
- 伤寒呕第六
- 伤寒发渴第七
- 伤寒大小便不通第八
- 伤寒发狂第九
- 伤寒结胸第十
- 伤寒腹痛第十一
- 伤寒下痢第十二
- 伤寒口内生疮并喉痛第十三
- 伤寒发斑第十四
- 伤寒发黄第十五
- 伤寒余热不退第十六
- 伤寒劳复第十七
- 伤寒失音第十八
- 伤寒变疽第十九
- 伤寒变疹第二十
- 卷第十六(咳嗽诸疾) 凡十一门
- 卷第十七(寒热疟瘴)凡二十二门
- 痰实第一
- 寒热往来第二
- 寒热五脏烦满第三
- 寒热腹痛第四
- 寒热结实第五
- 寒热食不消第六
- 寒热能食不生肌肉第七
- 寒热不食羸瘦第八
- 疟疾第九
- 疟疾热而后寒第十
- 疟疾寒而后热第十一
- 疟疾寒热更作第十二
- 疟疾热而不寒第十三
- 疟疾寒而不热第十四
- 疟疾热多于寒第十五
- 疟疾寒多于热第十六
- 疟疾寒热相等第十七
- 瘴疟第十八
- 久疟第十九
- 疟后引饮第二十
- 疟后胁内结硬第二十一
- 疟后头面浮肿第二十二
- 卷第十八(斑疹麻痘)凡十六门
- 疮疹论第一
- 疮疹候第二
- 疮疹未见乃可疏利第三
- 疮疹初出第四
- 疮疹已出未出第五
- 疮疹出不快第六
- 疮疹倒第七
- 疮疹太盛第八
- 疮疹爱护面目第九
- 疮疹攻咽痛第十
- 疮疹大小便不通第十一
- 疮疹便脓血第十二
- 疮疹脓汁不干第十三
- 疮疹入眼第十四
- 疮疹后解余毒第十五
- 疮疹后减瘢痕第十六
- 卷第十九(诸热痰涎)凡十门
- 卷第二十(虚热蒸疸) 凡九门
- 卷第二十一(诸寒羸瘦)凡十六门
- 卷第二十二( 瘕积聚)凡十门
- 卷第二十三(五疳辨治)凡九门
- 卷第二十四(无辜疳)凡五门
- 卷第二十五(诸疳异证)凡十一门
- 卷第二十六(诸疳余证) 凡十五门
- 卷第二十七(吐哕霍乱 凡十二门)
- 卷第二十八(泄泻羸肿) 凡十五门
- 卷第二十九(滞痢赤白)凡十二门
- 卷第三十(血疾淋痔) 凡十九门
- 吐血第一
- 嗽血第二
- 鼻衄第三
- 大便血第四
- 小便血第五
- 大便不通第六
- 小便不通第七
- 大小便不通利第八
- 大便失禁第九
- 小便数第十
- 大便青第十一
- 小便白第十二
- 小便淋沥第十三
- 石淋第十四
- 气淋第十五
- 热淋第十六
- 血淋第十七
- 寒淋第十八
- 痔疾第十九
- 卷第三十一(三虫 疝) 凡九门
- 卷第三十二(水痰鬼持) 凡九门
- 卷第三十三(眼目耳鼻)凡二十四门
- 眼赤痛第一
- 胎赤眼第二
- 睛生障翳第三
- 眼痒第四
- 眼暗第五
- 睛高第六
- 青盲第七
- 雀目第八
- 疣目第九
- 目中有眯第十
- 耳聋第十一
- 耳鸣第十二
- 耳中痛第十三
- 耳疮第十四
- 月蚀疮第十五
- 耳第十六
- 耳中有肉第十七
- 底耳第十八
- 百虫入耳第十九
- 鼻第二十
- 鼻塞第二十一
- 鼻流清涕第二十二
- 鼻干无涕第二十三
- 鼻有肉第二十四
- 卷第三十四(口唇喉齿) 凡二十四门
- 口疮第一
- 口臭第二
- 口干第三
- 燕口疮第四
- 唇口上生疮第五
- 舌肿第六
- 舌上疮第七
- 舌上血出第八
- 唇肿第九
- 紧唇第十
- 唇青第十一
- 咽喉肿痛第十二
- 尸咽第十三
- 咽中噎第十四
- 喉痹第十五
- 马痹第十六
- 缠喉风第十七
- 齿痛第十八
- 齿龈宣露第十九
- 齿根肿痛第二十
- 龋齿第二十一
- 齿第二十二
- 齿落久不生第二十三
- 颊车蹉闪第二十四
- 卷第三十五(一切丹毒) (凡三十八门)
- 丹候第一
- 一切丹第二
- 土虺第三
- 眼丹第四
- 五色丹第五
- 伊芳火丹第六
- 火丹第七
- 茱萸丹第八
- 赤丹第九
- 白丹第十
- 黑丹第十一
- 天雷丹第十二
- 天火丹第十三
- 殃火丹第十四
- 神气丹第十五
- 神火丹第十六
- 神灶丹第十七
- 鬼太丹第十八
- 野火丹第十九
- 骨火丹第二十
- 家火丹第二十一
- 火丹第二十二
- 萤火丹第二十三
- 朱田火丹第二十四
- 胡吹灶丹第二十五
- 胡漏灶丹第二十六
- 土灶丹第二十七
- 天灶火丹第二十八
- 废灶火丹第二十九
- 尿灶火丹第三十
- 野灶丹第三十一
- 大孕丹第三十二
- 尔朱丹第三十三
- 赤流丹第三十四
- 赤游肿第三十五
- 身有赤处第三十六
- 赤白溜第三十七
- 卒腹皮青黑第三十八
- 卷第三十六(痈疽瘰 )凡十一门
- 卷第三十七(疮 疥癣)凡十七门
- 卷第三十八(头疮冻痱)凡十八门
- 卷第三十九(鲠刺虫毒)凡十七门
- 卷第四十(论药叙方) 凡十五门
- 后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