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胆汁反流
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是指十二指肠内容物如胆汁、胰液和肠液反流至胃和食管。
有人认为十二指肠内容物病理性反流入胃,与胃炎、胃溃疡、胃癌、消化不良及胆囊切除术后综合症的发生有关。然而对这种联系仍有很大争议。
食管内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被认为与胃食管反流的并发症(如食管炎,Barrett食管和食管癌)的发生有关,可能与酸反流起协同作用。这方面也是相当有争议的,而且胆汁反流的作用仍有待明确。
【病因】
十二指肠胃反流及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的病理机制仍未阐明,理论上至少有几种因素与它有关:
· 括约肌功能不全:使十二指肠内容物易经幽门和LES达胃和食管
· 胃窦十二肠动力障碍——胃窦、幽门及十二指肠运动不协调可引起十二指肠内容物逆流
· 胃大部切除术后——此时抗反流屏障已被手术切除(图3.11)。
理论上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可经由两种方式加重胃食管反流:
· 增加胃的容积而致胃食管反流的危险性增加。
· 反流物中有新成分如含胆汁和胰酶的十二指肠液,可能对食管粘膜有损伤作用。
【症状】
许多确有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的人并无任何症状。下列症状可能与此型反流有关,但未得到肯定:
图3.11胃部分切除术的常见类型。
· 反胃
· 烧心
· 恶心
· 腹胀
· 腹部膨隆
· 呕吐胆汁
· 胸痛
【鉴别诊断】
· 胃食管酸反流
· 食管癌
· 消化性溃疡
· 胆石症。
诊断措施
形态学诊断
内镜及活检
· 可排除能引起上述症状的其他病理情况
· 可观察由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引起的任何食管或胃粘膜损伤。
功能性诊断
24小时pH监测
可结合进行24小时食管和胃pH监测,当胃内pH升高时可一定程度上怀疑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但最困难的是鉴别混合性反流,因为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常合并酸反流,故混合性反流时食管pH并不升高。而且即使检测到食管pH升高,也很难区别此升高是由于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抑或与食管内正常pH环境有关,因为唾液和许多食物的pH均>7。
图3.12胆红素吸收光谱。
便携式分光光度测定法
反流的十二指肠内容物内有含胆红素的胆汁,可用胆红素作为标记来检测胆汁反流。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时,胆红素在可见光光谱内的453nm处有一特征性的吸收高峰(图3.12)。用一个能将光信号导入胃肠道腔内的专门控头来检测食管或胃内的胆红素,然后光信号反射回光纤束内的光电系统,后者测算出对所发射光的相应波长(453nm)的吸收值,此吸收值与腔内胆红素的浓度成正比(见8.3)。

- 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胆汁反流《胃肠动力检查手册》
- 十二指肠胃上皮化生和幽门螺杆菌感染《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 十二指肠悬韧带《人体解剖学》
-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
- 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临床基础检验学》
- 十二指肠溃疡血浆胃泌素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 十二重楼《中医词典》
- 十二指肠溃疡胃泌素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 十二字《心医集》
- 十二指肠溃疡尿素酶与胃粘膜相和证型的关系《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 十二字手法及下手八法《中医刺灸》
- 十二指肠溃疡伴慢性结肠炎的治疗体会《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 十干《伤寒直格》
- 十二指肠疾病胃型上皮化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 十干夫妇配合成五运《伤寒直格》
-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人体寄生虫学》
- 十干化气说《灵素节注类编》
- 十二指肠歌诀《人体解剖学歌诀》
- 十干化五行论《侣山堂类辩》
- 十二指肠《人体解剖学》
- 十干纳脏腑之谬辨《内经博议》
- 十二指肠《放射诊断学》
- 十干人神所在《类经图翼》
- 十二支曰人神所在不宜针灸歌《灸法秘传》
- 十干人神所在禁忌针灸歌《重楼玉钥》
- 十二支应六气三阴三阳《伤寒直格》
- 十干日不宜用针,犯之病多反复《医宗金鉴》
- 十二支日游胎杀《妇人大全良方》
- 十干日不宜用针,犯之病多反复《外科心法要诀》
- 十二支日人神所在歌《外科心法要诀》
- 十干日不针灸《普济方·针灸》
《胃肠动力检查手册》
- 前言
- 鸣谢
- 缩写对照表
- 第一章 消化系统解剖学
- 第二章 吞咽障碍
- 第三章 反流性疾病
- 第四章 胃和小肠疾病
- 第五章 结肠和直肠肛门疾病
- 第六章 儿科胃肠道疾病
- 第七章 胃肠道插管术
- 第八章 临床检测方法
- 8.1 下食管括约肌定位
- 8.2 24小时pH监测
- 8.3 24小时胆汁监测
- 8.4 静态食管测压
- 8.5 动态食管测压
- 8.6 精确UES测压
- 8.7 胃窦十二指肠测压
- 8.8 胃电图
- 8.9 动态γ计数检测
- 8.10 肛门直肠测压
- 8.11 内脏刺激器/电子气压泵研究
- 8.12 生物反馈
- 8.13 阴部神经终末运动潜伏期检测
- 8.14 Oddi括约肌测压
- 第九章 儿科临床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