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导管
pH监测用导管(图7.1)
锑电极
一次性锑电极的优点:
· 内置参考电极
· 直径小
· 无交叉感染的危险
· 插管容易。
多次使用锑电极的优点:
· 直径小
· 价格适中
· 容易插管。
锑电极的缺点:
· 不适用于胃部pH的研究
· 不如玻璃电极、离子敏感效应半导体电极(ISFET)可靠
· 需要无磷酸缓冲液校正。
图7.1pH测定用电极,从上至下依次为:Zinetics 24M型可多次使用pH测定用锑电极;Synectics可多次使用pH测定用锑电极;ISFET pH测定用电极;Zinetics内置参考电极可灌注式一次性使用的锑电极;Ingold pH测定用玻璃电极;Zinetics内置参考电极一次性使用的锑电极。
[B]ISFET导管[/B]
优点:
· 不易折断
· 反应迅速
· 食管、胃pH测定均可使用
· 干式保存
· 价格适中
· 易于插管
· 使用一根导管可进行多部位记录
· 同一导管可同时进行测压。
缺点:
· 新技术,尚需验证
· 价格高
· 外置参考电极。
玻璃导管
优点:
· 内置参考电极
· 食管、胃pH测定均可使用。
缺点:
· 脆而易碎
· 价格昂贵
· 需湿式保存
· 有交叉感染的危险
· 导管尖端较硬,插管有一定难度。
· 每一根导管只有一种感受器。
测压用导管(图7.2)
测压导管可分成两种基本类型:水灌注式导管和固态导管。水灌注式导管内部有多个灌注通道,用以记录不同部位之压力,根据需要可选用不同形态不同孔数导管。水灌注式导管需用注气注水泵,使导管中每个通道保持恒定的压力及流量,每一个测压通道均与外部的压力传感器相连接,在此将压力转换成电信号。
固态导管上的每个通道均带有微型压力传感性,压力的变化直接通过传感器上的电信号变化输出显示。
水灌注式多通道导管
优点:
· 价格适中
·测压通道及其间距可根据具体情况作相应调整。
缺点:
· 主要用于静态压力测定
· 反应较慢
· 不适用于上食管括约肌的研究。
固态导管
优点:
· 反应快
· 可用于动态监测
· 无需灌注系统
· 使用方便,易于校正。
缺点:
· 价格昂贵
· 感受器数量受限(数量多则导管外径太粗)
· 脆而易折
· 导管使用寿命取决于使用和清洗方式
袖套式导管和环形袖套式固态括约肌测压导管(图7.2)
两种导管均可用于测定括约肌静息压和松弛压。袖套式测压导管为一种特殊类型水灌注式导管,其带有一个6cm长的膜,在此范围内,任何部位均能记录最大压力,特别适用于LES压力测定。
环行袖套式固态括约肌测压导管为一种新型的固态测压导管,其带有一个6cm长的环形固态压力传感器,可以记录括约肌的平均压力。
优点:
袖套式测压导管或环行袖套式固态括约肌测压导管感受器均较长,因此,LES、UES测压时感受器不会脱离高压区。
图7.2不同类型的食管测压导管,从上至下依次为:有「金标准」之称的环行袖套式
固态括约肌测压导管;三通道固态测压导管;「Castell型」固态测压导管;水灌注
式Dentsleeve(袖套式)食管测压用导管;Zinetics水灌注式小儿用测压导管(PMC)。
其它特殊的探头(图7.3)
胆红素测定探头
这是一种光纤维探头,能反射453nm波长的光,反流的胆汁中含有胆红素,对同一波长的光产生特异的吸收峰。探头反射以上特异波长的光,光的吸收与胆红素浓度成正比,从而能测出该部位胆红素的浓度。
胃排空试验用碲化镉探头
这是一种放射性同位素敏感的探头,通过鼻腔插管入胃或十二指肠,可记录通过该部位的放射性物质的量。
图7.3左:胆汁反流检测用光纤维探头。右:动态胃排空检测用伽马探头。

- 导管《胃肠动力检查手册》
- 导法(导便)《中医名词词典》
- 导经丸《仁术便览》
- 导法《医方考》
- 导利之剂《金匮翼》
- 导法《中医词典》
- 导联轴《物理诊断学》
- 导大便秘结法《疡医大全》
- 导龙入海《中医词典》
- 导赤饮《冯氏锦囊秘录》
- 导论《中医之钥》
- 导赤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导论《中医疾病预测》
- 导赤散《时方歌括》
- 导尿管留置法《基础护理学》
- 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
- 导尿术《基础护理学》
- 导赤散《医方论》
- 导尿术《现代院外急救手册》
- 导赤散《万氏秘传片玉心书》
- 导气《中医名词词典》
- 导赤散《医学心悟》
- 导气《气功外气疗法》
- 导赤散《医方考》
- 导气除燥汤《脾胃论》
- 导赤散《目经大成》
- 导气丹《是斋百一选方》
- 导赤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导气法《中医词典》
- 导赤散《医述》
- 导气汤《冯氏锦囊秘录》
《胃肠动力检查手册》
- 前言
- 鸣谢
- 缩写对照表
- 第一章 消化系统解剖学
- 第二章 吞咽障碍
- 第三章 反流性疾病
- 第四章 胃和小肠疾病
- 第五章 结肠和直肠肛门疾病
- 第六章 儿科胃肠道疾病
- 第七章 胃肠道插管术
- 第八章 临床检测方法
- 8.1 下食管括约肌定位
- 8.2 24小时pH监测
- 8.3 24小时胆汁监测
- 8.4 静态食管测压
- 8.5 动态食管测压
- 8.6 精确UES测压
- 8.7 胃窦十二指肠测压
- 8.8 胃电图
- 8.9 动态γ计数检测
- 8.10 肛门直肠测压
- 8.11 内脏刺激器/电子气压泵研究
- 8.12 生物反馈
- 8.13 阴部神经终末运动潜伏期检测
- 8.14 Oddi括约肌测压
- 第九章 儿科临床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