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4 Oddi括约肌测压
适应症
· Ⅰ型:患者存有胆源性腹痛,并符合以下1~2项客观标准者:
(a)肝功能异常(≥2次记录)
(b)胆总管扩张(>12mm);或
(c)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证实胆总管排空延迟(>45min)
· Ⅱ型:出现于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前。如患者有上述1~2项异常,进行Oddi括约肌测压,可确定是否需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治疗。如患者有上述三项异常者,内镜或手术治疗前无需行Oddi括约肌测压。
· Ⅲ型:胆源性腹痛患者(无胆管梗阻的客观证据),在排除肠易激综合征及对患者进行仔细的临床评估后,可考虑行Oddi括约肌测压
(Ⅰ~Ⅲ型的分型标准为Genen标准)
·复发性胰腺炎,或无器质性病变的胰源性腹痛患者
· 慢性胰腺炎患者。
· 胆总管结石患者。
禁忌症
· 缺乏经验的内镜检查技术人员。Oddi括约肌测压需要熟练的内镜及插管技术;Oddi括约肌测压曲线需能被正确理解并分析,否则禁行该项检查
· 有严重出血倾向者。
并发症
· Oddi括约肌测压术后,胰腺炎危险性增高。如下列情况:
(a)经胰管插管,进行Oddi括约肌测压者
(b)使用无吸引通道的水灌注导管
· 胆管炎
· 十二指肠穿孔(少见)
· 出血(少见)
· 常出现无临床胰腺炎症状的高淀粉酶血症。
仪器
· Oddi括约肌测压固态导管(单通道),或有1~3个压力通道(1.7mm),带或不带吸引通道的灌注式导管
· 水灌注系统——灌注速度0.12~0.25ml/min (无菌水)。Oddi括约肌测压要求无菌操作,盛水容器及注水通道均应严格消毒
· Polygraf测压仪
· 计算机
· 软件
· 内镜(十二指肠镜)
· 测压导丝(必要时)
· 喷雾麻醉(如:利多卡因)
· 注射器
· 镇静剂(咪达唑仑(midazolam)或安定(diazepam)
· Cholecystokinin(静脉注射用CCK)
· ERCP材料
(a)造影导管及造影剂(稀释至30%)
(b)X线机
(c)铅衣及甲状腺护领等防护设备
· 4×4纱布
· 手套
· 治疗巾。
术前准备
· 术前禁食一夜(6~8小时),以防插管时误吸
· 签署同意书(如医院有此规定)
· 向患者说明检查过程,取得合作
·术前给于镇静剂。尚无证据表明镇静剂会影响Oddi括约肌运动。用咪达唑仑(midazolam)或安定(diazepam)静脉注射,局麻咽喉部至达到适当的镇静效果。
· 若进行ERCP造影,则所有人员需穿上铅衣及甲状腺防护领
· 根据使用手册标定导管。
检查步骤
Oddi括约肌测压检测指标如下(图8.96):
· 胆总管压力
· Oddi括约肌基础压力
· 时相性收缩压力
· 十二指肠压力
检查步骤如下:
图8.96 Oddi括约肌(SO)定点牵拉测压图。图示十二指肠基础压。当测压导
管经由SO插管置入胆总管时(CBD),此时压力升高。之后,再经由SO缓
慢向外牵拉测压导管。图中Oddi括约肌基础压约为30mmHg。
1 患者取插管及ERCP造影检查体位(左臂置于背后,以便容易调整至适当的姿势)。
2 将十二指肠镜插至十二指肠乳头部位。
3 插管方法有二种:
(a)先经Oddi括约肌插入ERCP导管。通常,会注入造影剂来显像胆系,由造影证实导管已进入胆总管。经ERCP造影导管,插入长度至少为300cm的测压导丝至胆总管中。之后退出造影导管,将测压导管藉由导丝插入胆总管。一旦测压导管进入正确位置,即可退出导丝
(b)藉由十二指肠镜帮助,经活检通道直接经乳头将测压导管插入胆总管。之后,可经导管通道注入少许造影剂,证实导管位置。
4 插管后稍等片刻再进行检查,以减少误差。
5 待压力曲线稳定后再记录胆总管内压。
6 按2mm梯度缓慢外拉测压导管,每次间隔2分钟(SPT)。牵拉导管过程中即可查见Oddi括约肌高压区。当所有三个通道均进入高压区后,记录至少3~5分钟的Oddi括约肌基础压力。
7 记录Oddi括约肌时相性收缩(在基础压力之上)的幅度、频率、持续时间及传播方式。
8继续外拉导管。当压力通道进入十二指肠,即可见压力下降至胆总管压力以下,此时记录十二指肠压力。
9 必要时重复进行SPT,进行Oddi括约肌测压。
10 可给患者静注CCK。正常人静注CCK后,Oddi括约肌基础压力应下降,时相性收缩的幅度降低、频率减慢。
术后注意事项
· 拔出测压导管
· 监护患者生命体征
· 待镇静剂作用消失后,患者方可离开医院
· 咽喉部麻醉作用消失前,禁食禁饮
· 停止静脉输液
· 清醒后6~8小时内禁止驾车
·患者清醒后可能会忘记术前交代的注意事项,因此应以书面方式交代注意事项
· 咽喉部麻醉作用消失后24小时,仅能进清淡流质饮食
·根据导管使用说明书,及医院有关规定,清洗、消毒测压导管
· 分析检测资料。
资料分析
正常值
· Oddi括约肌基础压力:10~20mmHg(即相对于十二指肠内压的压力)
· 时相性收缩幅度:100~140mmHg
图8.97 Oddi括约肌运动功能紊乱患者,Oddi括约肌(SO)测压表现。(a)SO基础
压力升高,时相性收缩传播方式失调;(b)SO逆向性收缩;(c)时相性收缩幅度增
高; (d)蛙皮素不能抑制SO运动;(e)图示SO基础压力为80mmHg。在此基础上可见Oddi
括约肌时相性收缩。(a)-(d)用图经Almqvist& Wiksell许可,引自Funch-Jensen
P.Sphincter of Oddi Motility.ActaChirug Scand.1990;Suppl.553。
图8.98 同时显示影像监测及压力曲线。
· 时相性收缩频率:3~6次/分
· 逆行性收缩:5~20%。
Oddi括约肌功能异常的测压表现
(图8.97及8.98)
· Oddi括约肌基础压力升高——较十二指肠压力高40mmHg
· 胆总管/十二指肠压力梯度升高
· 收缩频率增快——超过10次/分
· 以逆向性收缩为主(>50%的时间)
· 括约肌压力对CCK的予盾性反应增加
· 时相性收缩幅度增加——大于200~300mmHg。
上述指标中以基础压力升高意义最大;其它指标的意义尚未完全阐明。
注意事项
· 插管后,Oddi括约肌活动刚开始会增强,所以应保持导管静置数分钟,之后才进行检测
·腹压增加(如作呕、呃逆、深呼吸等)会传至检测系统,而引起误差
· 导管移位会导致术后分析误差。

- Oddi括约肌测压《胃肠动力检查手册》
- O《传染病》
- Oddi括约肌关闭不全《胃肠动力检查手册》
- O《医学遗传学基础》
- Oddi括约肌运动障碍《胃肠动力检查手册》
- O《医学统计学》
- OSM《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O《生理学》
- Othello综合征《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 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OxLDL存在的可能性《动脉粥样硬化》
- N胆碱受体激动药《药理学》
- OxLDL与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
- NUD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糜烂性胃炎的关系《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 O-乙酰基含量测定《中国生物制品规程》
- Nothnagel氏综合征《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 P《四圣心源》
- NK细胞的来原《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P《生理学》
- NK细胞的活化《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P《医学统计学》
- NK细胞的功能《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P《医学遗传学基础》
- NK细胞的表型《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P《传染病》
- NK细胞/K细胞《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P Q R《金匮悬解》
- NK细胞《医学免疫学》
- P/0值测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Newman-Keuls检验用q界值表《预防医学》
- P53基因《基因与疾病》
《胃肠动力检查手册》
- 前言
- 鸣谢
- 缩写对照表
- 第一章 消化系统解剖学
- 第二章 吞咽障碍
- 第三章 反流性疾病
- 第四章 胃和小肠疾病
- 第五章 结肠和直肠肛门疾病
- 第六章 儿科胃肠道疾病
- 第七章 胃肠道插管术
- 第八章 临床检测方法
- 8.1 下食管括约肌定位
- 8.2 24小时pH监测
- 8.3 24小时胆汁监测
- 8.4 静态食管测压
- 8.5 动态食管测压
- 8.6 精确UES测压
- 8.7 胃窦十二指肠测压
- 8.8 胃电图
- 8.9 动态γ计数检测
- 8.10 肛门直肠测压
- 8.11 内脏刺激器/电子气压泵研究
- 8.12 生物反馈
- 8.13 阴部神经终末运动潜伏期检测
- 8.14 Oddi括约肌测压
- 第九章 儿科临床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