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生理
与吞咽有关的解剖结构有口、舌、咽及食管。
【吞咽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图2.1及2.2):
1 随意期或称口期。
2 咽期。
3 食管期。
1 随意期或口期
此期舌上的食物被主动送至口腔后部,舌将食物压入咽部。
2 咽期
食物由咽部运送至食管。这是一种反射活动。食物刺激了咽部的吞咽受体,所产生的冲动传到脑干的吞咽中枢,此中枢即抑制吞咽的时呼吸,并激发一系列协调的过程:
图2.1吞咽过程中食团由口运送到上段食管示意图。
图2.2正常吞咽运动时测压结果。
· 防止食物反流入鼻腔
· 防止食物进入气管
· 使食管上口开大并松弛上食管括约肌(UES)
· 产生沿食管向下运送食物的蠕动波。
3 食管期
食团因重力及食管蠕动而顺食管下送。正常情况下食团通过长25cm的整个食管约需7-10秒。下食管括约肌(LES)松弛使食物进入胃中。
正常LES静息压较胃内压高约20mmHg,吞咽时LES压力降至与胃内压相同的水平。LES开放使食团进入胃中,待收缩波传过后方关闭。
LES静息压可随激素作用、药物及所消化食物的不同而变化。
降低LES压力的因素
· 激素,如黄体酮、胰泌素、胆囊收缩素和胰高血糖素
· 食物,如脂肪、酒精和巧克力
· 药物,如钙通道阻滞剂、安定类、茶碱和阿托品。
增高LES压力的因素
· 激素,如胃泌素、胃动素和血管加压素
· 食物,如蛋白质
· 药物,如促动力药。
【蠕动】
将食物送至胃内有两种蠕动收缩(图2.3):
原发性蠕动
原发性蠕动为吞咽引起的食团上方的环形肌收缩,驱使食物向胃运动。食团下方的纵行肌亦收缩,使食管(食团的通路)缩短。
图2.3食团沿食管向下推进。
继发性蠕动
继发性蠕动由食管内残留物(食物或反流物)引起的食管扩张所起动。当原发性蠕动不能使食物完全排空时,继发性蠕动的作用非常重要。此时,食管不断产生继发性蠕动直至食管内所有存留食物均排出。

- 生理《胃肠动力检查手册》
- 生克《医述》
- 生理保健《中医儿科学》
- 生卷柏《本草择要纲目》
- 生理反射《物理诊断学》
- 生精小管《组织学与胚胎学》
- 生理功能的调节《生理学》
- 生筋散《冯氏锦囊秘录》
- 生理功能的调节控制《生理学》
- 生津滋胃饮《保健药膳》
- 生理功能与病理生理《临床营养学》
- 生津和胃饮《保健药膳》
- 生理机能改变《病理生理学》
- 生津代茶饮《保健药膳》
- 生理剖解学的证明《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生津(养津液)《中医名词词典》
- 生理全息与病理全息《中医疾病预测》
- 生津《中医词典》
- 生理始基《预防医学》
- 生金滋水饮加柴芩方《临症验舌法》
- 生理性飞蚊症《眼科学》
- 生金中毒《中医词典》
- 生理性黄疸《儿科学》
- 生金牛黄汤《备急千金要方》
- 生理性咳嗽《常见病自测》
- 生姜粥《保健药膳》
- 生理性自身免疫现象《医学免疫学》
- 生姜治验《寿世保元》
- 生理学《中国医学通史》
- 生姜泻心证《医学摘粹》
- 生理学《生理学》
《胃肠动力检查手册》
- 前言
- 鸣谢
- 缩写对照表
- 第一章 消化系统解剖学
- 第二章 吞咽障碍
- 第三章 反流性疾病
- 第四章 胃和小肠疾病
- 第五章 结肠和直肠肛门疾病
- 第六章 儿科胃肠道疾病
- 第七章 胃肠道插管术
- 第八章 临床检测方法
- 8.1 下食管括约肌定位
- 8.2 24小时pH监测
- 8.3 24小时胆汁监测
- 8.4 静态食管测压
- 8.5 动态食管测压
- 8.6 精确UES测压
- 8.7 胃窦十二指肠测压
- 8.8 胃电图
- 8.9 动态γ计数检测
- 8.10 肛门直肠测压
- 8.11 内脏刺激器/电子气压泵研究
- 8.12 生物反馈
- 8.13 阴部神经终末运动潜伏期检测
- 8.14 Oddi括约肌测压
- 第九章 儿科临床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