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字手法及下手八法

《中医刺灸》书籍目录

《针灸大成·三衢杨氏补泻》:“针法玄机口诀多,手法虽多亦不过:切穴持针温口内,进针循摄退针搓,指捻泻气针留豆,摇令穴大拔如梭。”

杨氏将针法的基本操作步骤总结归纳为十二种(十二字分次第手法),即:爪切、指持、口温、进针、指循、爪摄、针退、指搓、指捻、指留、针摇、指拔。同时又把进针时的一些基本操作归纳为“下手八法”,即:揣、爪、搓、弹、摇、扪、循、捻八种。

杨氏十二手法

手法操作作用
爪切左手大指爪甲重切其针之穴令气血宣散,然后下针不伤于营卫
指持右手持针于穴上(准备进针)
口温入口中温热(此法今已不用)
进针神定、息匀,审穴在何部分,重切经络,少待方可下手(将针刺入)
指循用指于所属部分经络之路上下左右循之使气血往来,上下均匀,针下自然气至沉紧
爪摄随经络上下用大指爪甲切之针下邪气滞涩不行者,其气自通行也
针退分明三部,一部一部缓缓而退(由深出浅)
指搓转针如搓线之状,勿转太紧泄气
指捻治上大指向外捻,治下大指向内捻。……如出至人部,内捻者为之补,转针头向病所,令取真气以至病所;……外捻者为之泻,转针头向病所,令挟邪气退至针下出也行气,内外移行上下
指留出针至于天部之际,在皮肤之间留一豆许,少时方出针(出针前稍作一停留)令营卫纵横散
针摇以指捻针如扶人头摇之状泄法:使孔穴开大,邪气出如飞
指拔待针下气缓不沉紧,用指捻针如拔虎尾(起针)

下针八法表

手法作用方法
取准孔穴凡点穴,以手揣摸其处,以法取之,按而正之,以大指爪切掐其穴,于中庶得,进退方有准
免伤荣卫刺荣掐按其穴,以针而刺;刺卫撮起其穴,卧针而刺
宣散气血,欲使不痛爪而下之,左手重而切按,右手轻而徐入
补泻搓而转者,如搓线之貌,勿转太紧,左补右泻
先弹针头,待气至,却进一豆许,先浅后深,自外推内
先摇动针头,待气至,却退一豆许,乃先深后浅
欲补时,出针扪闭其穴
令气血宣散,邪气散泄凡泻针,必以手指于穴上四旁循之
(行气)治上,大指向外捻;治下,大指向内捻。如出针,内捻令气行至病所,外捻令邪气至针下而出

下手八法中爪、搓、摇、循、捻分别与爪切、指搓、针摇、指循、指捻五法相同。揣,主要是“以手揣摸其处”,探明穴位得准确位置。弹,是“先弹针头”(针尾)再配合插针,是“补针之法”。扪,是在“欲出针时,就扪闭其穴,不令气出,使血气泄,乃为真补。”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中医刺灸》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中医刺灸》书籍目录
  1. 十二字手法及下手八法《中医刺灸》
  2. 十二字《心医集》
  3. 十干《伤寒直格》
  4. 十二重楼《中医词典》
  5. 十干夫妇配合成五运《伤寒直格》
  6. 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临床基础检验学》
  7. 十干化气说《灵素节注类编》
  8. 十二指肠悬韧带《人体解剖学》
  9. 十干化五行论《侣山堂类辩》
  10. 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胆汁反流《胃肠动力检查手册》
  11. 十干纳脏腑之谬辨《内经博议》
  12. 十二指肠胃上皮化生和幽门螺杆菌感染《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13. 十干人神所在《类经图翼》
  14.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
  15. 十干人神所在禁忌针灸歌《重楼玉钥》
  16. 十二指肠溃疡血浆胃泌素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17. 十干日不宜用针,犯之病多反复《医宗金鉴》
  18. 十二指肠溃疡胃泌素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19. 十干日不宜用针,犯之病多反复《外科心法要诀》
  20. 十二指肠溃疡尿素酶与胃粘膜相和证型的关系《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21. 十干日不针灸《普济方·针灸》
  22. 十二指肠溃疡伴慢性结肠炎的治疗体会《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23. 十干日不治病《普济方·针灸》
  24. 十二指肠疾病胃型上皮化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25. 十干日游胎杀《妇人大全良方》
  26.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人体寄生虫学》
  27. 十干相生流注歌《针灸聚英》
  28. 十二指肠歌诀《人体解剖学歌诀》
  29. 十干曰人神所在不宜针灸歌《灸法秘传》
  30. 十二指肠《人体解剖学》
  31. 十怪脉《中医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