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第一节 热疮

《中医外科学》书籍目录

热疮是指发热高热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种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宋,《圣济总录》云:“热疮本于热盛,风气因而乘之,故特谓之热疮。”本病以好发于皮肤粘膜交界处的成群小疱为临床特征。多在1周后痊愈,但易于复发。男女老幼均可发病,尤以成年人为多。相当于西医的单纯疱疹

[病因病机]

本病多为外感风热邪毒,客于肺胃二经,蕴蒸皮肤而生;或因肝胆湿热下注,阻于阴部而成;或由反复发作,热邪伤津,阴虚内热所致。发热、受凉、日晒、月经来潮、妊娠、肠胃功能障碍等常能诱发本病的产生。

[诊断]

本病可见于身体任何部位,但好发于皮肤粘膜交界处,如口角、唇缘、鼻孔周围和外生殖器等处,若发生在口腔、咽部、眼结膜等处,称粘膜热疮;发生于外生殖器部位,称阴部热疮。皮损初为红斑,继而在红斑基础上发生数个或数十个针尖大小的、簇集成群的小丘疱疹或水疱,内含透明浆液,数日后疱破糜烂,轻度渗出,逐渐干燥,结淡黄或淡褐色痂,1—2周痂皮脱落而愈,但易复发。

发病前,局部有灼痒、紧张感,重者可有发热、不适等全身症状。发于外生殖器者,可引起尿频尿痛等症状;发于口角、唇缘或口腔粘膜者,可引起颌下或颈部署核肿痛;发于孕妇则易引起早产流产及新生儿热疮等。

[鉴别诊断]

一、蛇串疮;皮损沿外周神经走向呈带状分布,不超过正中线;为成簇的水疱,疱间皮肤正常,刺痛明显。

二、黄水疮好发于儿童的颜面、四肢等暴露部位,多见于夏秋季节,皮损以脓疱、脓痂为主,呈散在分布,自觉瘙痒

[辨证论治]

一、内治法

(一)肺胃热盛多发于颜面部,以口唇鼻侧多见,皮损为群集小水疱,灼热刺痒;伴轻度周身不适,心烦郁闷,大便于,小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

辨证分析:鼻为肺之窍,胃经环绕面唇,风性上行,故肺胃热盛多发于面、鼻、唇。肺胃热盛,津液布散失常,则皮肤起小水疱;风热毒邪蕴蒸皮肤,则灼热;风盛则痒;轻度周身不适、心烦郁闷、大便干、小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均为肺胃热盛之象。

治法:疏风清热解毒

方药:辛夷清肺饮加减。

(二)肝胆湿热疱疹发于阴部,易破溃糜烂,疼痛明显;伴发热,大便于,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分析:足厥阴肝经循少腹绕阴器,肝胆湿热下注阻于阴部,则见局部起疱疹;湿热蕴结,热盛皮腐,则易破溃糜烂;湿热阻滞经络,不通则痛;热盛则发热;便于溲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湿热之象。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大便干者,加生大黄以泻下通腑。

(三)阴虚内热病情反复发作;伴口干唇燥,午后微热;舌红,苔薄,脉细数。

辨证分析:热毒久恋,耗伤朋液,致阴虚内热,阴虚则阴阳失调,故易为诱因引起发病;口干唇燥、午后微热、舌红、苔薄、脉细数均为阴虚内热之象。

治法:养阴清热解毒。

方药:增液汤板蓝根紫草、生薏苡仁等。

二、外治法

局部外用药以清热、解毒、干燥、收敛为主。皮损以丘疱疹为主,糜烂、渗出偏重者,以马齿苋水洗剂外洗或湿敷;皮损以糜烂、结痂为主,或向愈时,以紫金锭磨水,或青黛膏黄连膏等外搽。

[预防与调摄]

1.对反复发作者,应除去诱发因素。

2.保持局部清洁,促使干燥结痂,防止染毒。

3.饮食宜清淡,忌辛辣炙博、肥甘厚味。

4.杜绝不洁性交。

[结语]

热疮相当于西医的单纯疱疹。其特点是皮肤粘膜交界处,簇集性局限性水疱,自觉灼痒紧张,一般无全身症状,易于复发。本病应与蛇串疮、黄水疮相鉴别。肺胃热盛证,治宜疏风清热解毒,方用辛夷清肺饮加减;肝胆湿热证,治宜清热利湿解毒,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阴虚内热证,治宜养阴清热解毒,方用增液汤加板蓝根紫草、生薏苡仁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中医外科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中医外科学》书籍目录
  1. 热疮《中医外科学》
  2. 热疮《竹林女科证治》
  3. 热疮痱子《证治准绳·疡医》
  4. 热疮《中医词典》
  5. 热疮候《诸病源候论》
  6. 热疮《圣济总录》
  7. 热疮门主方《疡医大全》
  8. 热疮《中医名词词典》
  9. 热疮门主论《疡医大全》
  10. 热喘《中医词典》
  11. 热带口炎性腹泻《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12. 热产《竹林女科证治》
  13. 热的应用《基础护理学》
  14. 热产《中医词典》
  15. 热毒《中医词典》
  16. 热产《傅青主女科》
  17. 热毒疮《幼幼新书》
  18. 热病中歌《伤寒百证歌》
  19. 热毒疮疥《保婴撮要》
  20. 热病至脉死日证《脉经》
  21. 热毒疮疡《证治准绳·幼科》
  22. 热病余毒《松峰说疫》
  23. 热毒疮疡《保婴撮要》
  24. 热病阴阳交并少阴厥逆阴阳竭尽生死证《脉经》
  25. 热毒疮疡《外科大成》
  26. 热病一日候《诸病源候论》
  27. 热毒风《圣济总录》
  28. 热病阳明经证《余无言医案》
  29. 热毒风《中医词典》
  30. 热病咽喉疮候《诸病源候论》
  31. 热毒攻手肿痛欲脱《奇效简便良方》

《中医外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