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证治

《育婴家秘》书籍目录

心为神舍易生惊,色脉相通恶热侵,

实则避嫌惟泻腑,如虚丛脞要安神。

《内经》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儿之初生,知觉未开,见闻易动,故神怯而易生惊也。钱氏云:心主惊,实则叫哭,发热,饮水而搐;虚则困卧,悸动不安,此心病之证也。凡主血脉。色者,血之萃;脉者,心之合也。如色见红润,脉来大数者,此心气有余之象,其儿易养。如色见昏黯,脉来沉细者,此为不足,其儿多病难养。此观其形色脉,以知其心中之虚实也。心恶热,与风相搏则发搐,故肝生风,得心热则搐也。心属火,火盛则津液干而病渴。心藏神,热则神乱面卧不安。喜合面睡卧者,心气热,则胸中亦热,欲言不能,而有就冷之意,故合面卧。心气实,则气上下行涩,合面则气不通,故喜仰卧。有努其身而直伸者,谓之上窜,亦心热也。舌者,心之苗。热则舌破成疮,又为重舌、木舌、舌长出不收之病。《内经》曰:诸痛痒疮疡,皆属于心火。儿病瘤丹、斑疹、龙缠虎带,虫疥癝疮,皆心火之病也。

钱氏治心热病以导赤散。夫导赤乃泻小肠之药也。心为君主,不可犯之,泻其腑者,以避嫌也。心虚则主不安,故以安神丸补其脏也。

心为君主岂容邪,客热来侵事可嗟,

泻实补虚有成法,何须方外觅灵砂

心为火脏,常苦缓散而不收。孙真人立生脉散,夏月取之,以五味子之酸,能收耗散之气也。治儿心病者,扩而充之可也。故心热病生于内者,宜导赤散泻心汤、东垣安神丸之类;生于外者,如口舌生疮洗心散主之。心气虚者,钱氏安神丸;虚易惊者,琥珀抱龙丸。《内经》曰:以苦泻之,黄连是也。以咸补之,泽泻车前子是也。神气浮越,多惊悸者,宜朱砂赤石脂龙骨以镇之。如心病久,汗出发润,或舌出不收,或暴哑不语,或神昏愤乱,或斑疹变黑,此皆心绝之候,不治。

导赤散治心热及小便赤,夜啼。

生地木通甘草(炙),各等分、

共为粗末,每用二钱,水一盏,入淡竹叶七片,同煎至五分,食后温服。

钱氏安神丸:治邪热惊啼,心疳面黄,烦赤壮热。

麦冬(焙)、马牙硝白茯苓寒水石甘草,各五钱。朱砂一分。龙脑一钱。

蜜为丸,鸡头子大,每服半丸,砂糖水化下,不拘时候。

东垣安神丸:《内经》曰:热淫所胜,治以甘寒,以苦泻之。以黄连之苦寒去心烦,除湿热为君;以生地、甘草之甘寒,泻火补气,滋生阴血为臣;以当归补血之不足,朱砂纳浮游之火,而安神明也。

甘草,五钱五分。黄连(净酒洗),六钱。当归(去芦),二钱五分。生地一钱五分。

上四味,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黍米,以朱砂五钱,另研水飞为衣。每服十五丸或二十丸,津唾咽下,食后或温水或凉水少许送下亦得。此近而奇偶,制之缓也。

泻心汤实热宜服。

黄连(净),一两。

为末,每服一宇至五分、一钱,临卧时,温水调下。

洗心散治壮热烦躁,风热壅塞,大小便闭涩,口舌生疮。

大黄(包煨)、甘草(炙)、当归芍药麻黄(不去节)、荆芥穗,各三分。白术,七钱五分。

共为末,每服二钱五分,生姜薄荷少许同煎,食后服。

琥珀抱龙丸见传立法内。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育婴家秘》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育婴家秘》书籍目录
  1. 心脏证治《育婴家秘》
  2. 心脏粘液瘤《心脏病学》
  3. 心脏直视手术病人的心理反应《医学心理学》
  4. 心脏增大的X线表现《放射诊断学》
  5. 心脏直视手术病人的心理分型《医学心理学》
  6. 心脏用药《普济方·针灸》
  7. 心脏中风《中医词典》
  8. 心脏移植《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9. 心脏肿瘤《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10. 心脏血管解剖特点《儿科学》
  11. 心脏肿瘤《病理学》
  12. 心脏性猝死的急救《现代院外急救手册》
  13. 心脏骤停后的病理生理变化《急诊医学》
  14. 心脏形《古今医统大全》
  15. 心脏转移性肿瘤《病理学》
  16. 心脏外形的建立《组织学与胚胎学》
  17. 心脏作功量《生理学》
  18. 心脏外科手术病人的心理问题《医学心理学》
  19. 心燥《校注医醇剩义》
  20. 心脏统论《圣济总录》
  21. 心斋《中医词典》
  22. 心脏手术期间的监测《急诊医学》
  23. 心胀《中医词典》
  24. 心脏生理特点《儿科学》
  25. 心蒸《中医词典》
  26. 心脏生理解剖简介《现代院外急救手册》
  27. 心之官《中医词典》
  28. 心脏神经官能症《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29. 心之经,心脉本部在于血,手少阴君,丁火也。《医学启源》
  30. 心脏内部的分隔《组织学与胚胎学》
  31. 心之经手少阴暑丁火《儒门事亲》

《育婴家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