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所主论

《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书籍目录

夫在天之风,在地为木,在人为肝,惟肝则主风。在天之热,(暄、暑、炽、燠,热之用也。)在地为火,在人为心,惟心则主热。在天之湿,在地为土,在人为脾,惟脾则主湿。

在天之燥,在地为金,在人为肺,惟肺则主燥。在天之寒,在地为水,在人为肾,惟肾则主寒。吁!此天地自然之气也。气之愆伏,乘虚入人,而人不能克,百病之所由生。故风喜伤肝,热喜伤心,湿喜伤脾,燥喜伤肺,寒喜伤肾,而暑喜伤心包络。(心包络曰膻中,在胸膈间。盖心主暑,故暑气伏于三焦膈胃之间。)其或风气之胜,木邪乘土,则脾病生焉。热气之胜,火邪乘金,则肺病生焉。湿气之胜,土邪乘水,则肾病生焉。燥气之胜,金邪乘木,则肝病生焉。寒气大来,心火亦为肾水所乘矣。左关为人迎,可以知风寒暑湿热燥所从入之门。右关为气口,可以别脏气郁畅与食气聚散盈虚之候。若乃忧愁思虑,易耗心神。恚怒气逆,易损肝气。纵欲强志,肾之戕。形寒饮冷,肺之害。饥饱劳倦,脾之伤。外之六气相乘,内之七情相感,凡是数者,皆为五脏之邪。因其所主,而寻其某脏所受之处,则得之矣。

心主血,所藏者神,上应舌,外应诸掌,其声言,其色赤,其臭焦,其味苦,其液汗。肝主筋,所藏者魂,上应眼,外应爪甲,其声呼,其色青,其臭燥,其味酸,其液泣。肾主骨,所藏者精与志,上应耳,外应腰背,其声呻,其色黑,其臭腐,其味咸,其液唾。(肾冷多辛,其液涕。脾主肌肉,所藏者意与智,上应口,外应四肢,其声歌,其色黄,其臭香,其味甘,其液涎。故心肺在上主脉气也,肝肾在下藏精血也,脾居中州又所以为精血脉气之养也。心之平脉浮大而散,肝之平脉弦细而长,肾之平脉沉濡而滑,肺之平脉短涩而浮,脾之平脉和缓而大。平者,五脏本然之正脉也。春弦、夏钩、(叔和云∶夏洪取火脉来盛之义。)秋毛、冬石,以其四时当旺者,象之木火金水,四时各旺七十有二日。土为季脉,每季之月寄旺一十八日。春则弦缓,夏则洪缓,秋则微缓,冬则沉缓。合四季而论,则亦七十有二日矣。春弦者,端直之状,细弱而长是也。夏钩者,浮大而散,来疾去迟是也。秋毛者,稀软之状,轻虚以浮是也。冬石者,沉濡而滑,举指来疾是也。土之脉,温浓气行乎脏腑之中,平和不可得见,其衰则现焉。所谓弦、钩、毛、石,盖应时而略见耳。其中须有谷神胃气之和。若弦如张弓弦,钩如操带钩,毛如风吹毛,石来如夺索,去如弹石,此皆危脉也。此绝无胃气也。胃气亏绝,其能久乎?若夫春得金脉,夏得水脉,秋得火脉,冬得土脉,四季得木脉,其与心之脉克肺,肺之脉克肝,肝之脉克脾,脾之脉克肾,肾之脉克心,此皆贼邪也。一脏无气,况可以为人乎?然则诸腑之脉可得闻欤?曰∶小肠微洪,大肠微涩,膀胱微沉,胃微缓而胆微弦急。此无他腑与脏合气,同气相求,斯有得其近似者矣。抑古人所谓九脏者又何如耶?曰∶形脏四,一者头角,二者耳目,三者口齿,四者胸中。神脏五,在心藏神,在肝藏魂,在肾藏志,肺藏魄而脾藏意。然脏者,神之舍;色者,神之旗。五脏已败,其色必夭,槁怪异常,夭必亡矣。抑犹有说焉。微迟、濡弱,其候虽不同,而为寒为虚一也。数实、长洪,其形虽不类,而为热为实一也。诸脉皆弦,吾知其病出于肝;诸脉皆缓,吾知其病出于脾;诸脉皆涩,吾知其病出于肺。

脉皆浮洪,病不在心乎?脉皆沉滑,病不在肾乎?若合腑脏而观,假如数在左寸,数主热也,沉之而得,则热入于心;浮之而得,则热入小肠。迟在左尺,迟主寒也,沉之而得,则寒入于肾;浮之而得,则寒入膀胱。其余以此推之。噫!此通变法也。安得圆机之士与之论此哉!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书籍目录
  1. 五脏所主论《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2. 五脏所主第六问(无方)《婴童百问》
  3. 五脏胎毒所发《冯氏锦囊秘录》
  4. 五脏所主病《幼幼新书》
  5. 五脏胎毒所发《疡医大全》
  6. 五脏所主《小儿药证直诀》
  7. 五脏外华《中医基础理论》
  8. 五脏所主《中西汇通医经精义》
  9. 五脏外形《医述》
  10. 五脏所主《中医词典》
  11. 五脏外症《万氏秘传片玉心书》
  12. 五脏所主《中医名词词典》
  13. 五脏外症《万氏秘传片玉心书》
  14. 五脏所欲《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15. 五脏痿《黄帝内经太素》
  16. 五脏所属之症《推拿抉微》
  17. 五脏五六腑六《类经》
  18. 五脏所属之证《幼幼集成》
  19. 五脏五六腑六释义《子午流注说难》
  20. 五脏所属之部位及病能的现象《幼科概论》
  21. 五脏五色死生《类经》
  22. 五脏所属《中西汇通医经精义》
  23. 五脏五味补泻《痰火点雪》
  24. 五脏所属《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25. 五脏五邪相乘《医经国小》
  26. 五脏所生《中西汇通医经精义》
  27. 五脏五主论《内经博议》
  28. 五脏所伤《中西汇通医经精义》
  29. 五脏痫《中医词典》
  30. 五脏所伤《推拿抉微》
  31. 五脏痫《证治准绳·幼科》

《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