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阴阳明论

《侣山堂类辩》书籍目录

三阴三阳者,天之六气也。五脏六腑者,有形之五行也。胃属土,而阳明主秋令之燥。阳明者,胃之悍气,别走阳明,犹膀胱乃津液之府,而太阳之气为巨阳,五行六气之有别也。夫两阳合明,故曰阳明,阳盛之气也,故胃土之气柔和,(土主柔顺。)而阳明之气燥热,是以阳明得中见少阴之湿化,则阴阳相和矣。胃土得戊癸之合,则火土之气盛矣。故阳明之气宜于和柔,胃土之气宜于强盛,如火土之气弱,而又秉太阴之湿,则水谷不消而为虚泄矣。此宜人参橘皮甘草半夏之类以助胃,白术苍术浓朴茯苓、姜、枣之类以益脾,甚者加附子以助癸中之火。若阳明悍热之气盛,而不得太阴之化,则阳与阴绝,渐能食而瘦矣。此又宜黄连枳实之类以抑胃, 、术、姜、枣之类以扶脾。易老、东垣以枳术丸为半补半消之法,皆不得五行六气之理、先圣立方之意。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侣山堂类辩》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侣山堂类辩》书籍目录
  1. 太阴阳明论《侣山堂类辩》
  2. 太阴阳明论《素问悬解》
  3. 太阴阳明论篇《黄帝内经·素问》
  4. 太阴阳明论《素问悬解》
  5. 太阴阳明论篇《冯氏锦囊秘录》
  6. 太阴阳明表里同病《伤寒心法要诀》
  7. 太阴阳明论篇《疡医大全》
  8. 太阴阳明表里同病《医宗金鉴》
  9. 太阴阳明之表受邪湿热居多《温病正宗》
  10. 太阴玄精石《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11. 太阴阳明之异《类经》
  12. 太阴玄精石《本草备要》
  13. 太阴阳邪脉证《医宗金鉴》
  14. 太阴玄精石《本草衍义》
  15. 太阴阳邪脉证《伤寒心法要诀》
  16. 太阴玄精《本草图经》
  17. 太阴阴邪脉证《伤寒心法要诀》
  18. 太阴玄精《证类本草》
  19. 太阴运气义《思考中医》
  20. 太阴新法《伤寒指掌》
  21. 太阴脏病《伤寒悬解》
  22. 太阴问答一《伤寒寻源》
  23. 太阴脏病《中医词典》
  24. 太阴问答二《伤寒寻源》
  25. 太阴脏病脉证治六条《伤寒贯珠集》
  26. 太阴为开《中医词典》
  27. 太阴脏病四逆证二 太阴三《伤寒悬解》
  28. 太阴头痛《中医词典》
  29. 太阴脏搏者用心省真五脉气少胃气不平《读医随笔》
  30. 太阴提纲《医述》
  31. 太阴者,言脾土也《思考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