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缓证治
排风汤、续命汤(方见风类) 加制半夏、鸡心大槟榔,增姜煎,先以此散风毒邪气。
苏合香丸 用沸汤泡,生姜汁调开,吞真料白丸子二十丸,日二服,治手足风缓。或白丸子、安肾丸夹用,食前服。(方见嗽门、身疼门、水饮门。)
不换金正气散(方见寒类) 加川芎、官桂煎,食前吞安肾丸,治脾胃肝肾俱虚,风入四体筋骨,缓弱不仁。仍早晨常服炒黑豆淋酒。
大圣一粒金丹 治中风昏仆,舌强涎潮,瘫痪偏枯,顽痒麻痹,癫痫倒地,闭目作声,项强反张,口噤直视。
大川乌(炮) 大附子(炮,去皮脐) 新罗白附子(炮。各二两) 川五灵脂 白僵蚕(炒,去丝嘴) 白蒺藜(炒,去刺。各一两) 白矾(枯) 朱砂 没药 麝香(另研。各半两)
上细末,合和,用松烟墨半两,新汲水磨汁搜丸,每两作六丸,金箔二百片为衣,令自干。
大铁弹丸 治中风瘫痪,口眼 斜,筋骨挛疼,肢体麻木。
自然铜(烧红,醋淬七次,一两半) 虎胫骨(酒浸,炙黄) 当归(酒浸,焙) 白附子(炮) 川乌(炮,去皮脐) 五灵脂(炒) 麻黄(去节。各一两) 没药 乳香 全蝎(焙) 安息香 白芷 直僵蚕(炒,去丝。各半两) 乌蛇肉(酒浸,焙干,三分) 木鳖(二十一个,去壳,
上为末,以酒煮安息香,入飞白面为糊丸,弹子大,每一丸,温酒磨下。
小附子(去皮) 生草乌头(炮,去皮脐) 苍术(炒) 牛膝(酒浸,焙) 川芎 当归天麻(
四斤丸 治风寒湿毒与血气搏,筋骨缓弱,四肢酸疼、痒、痹。
宣木瓜(去穣,切,焙) 天麻(锉) 牛膝(锉,焙) 苁蓉(洗,切,焙。四味各一斤,用好酒五升浸三日。) 熟附子 虎骨(酥炙。各二两)
上为末,用浸药酒调面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食前温酒或豆淋酒下。
又方加当归三分,乳香、没药、五灵脂各半两,麝香一钱,名大四斤丸。用木瓜煎汤下,亦治香港脚。
虎骨酒 治诸风缓弱及历节风,骨节酸疼。
虎胫骨(酥炙黄)
上捶碎如米,每骨一升以酒三升浸五日。空心服一盏,冷则暖之。
其它用药,风类甚详也矣。

- 风缓证治《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 风缓汤《备急千金要方》
- 风黄《中医词典》
- 风缓汤《备急千金要方》
- 风黄胆候《诸病源候论》
- 风缓方论《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 风黄疸《中医词典》
- 风缓《金匮翼》
- 风黄候《诸病源候论》
- 风欢茶《茶饮保健》
- 风恍惚《圣济总录》
- 风化硝《得配本草》
- 风火《校注医醇剩义》
- 风化硝《本经逢原》
- 风火虫牙《外科全生集》
- 风化硝《顾松园医镜》
- 风火丹候《诸病源候论》
- 风化厥阴《中医词典》
- 风火耳鸣《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 风化《中医词典》
- 风火喉《中医词典》
- 风候《诸病源候论》
- 风火疬《中医词典》
- 风候《诸病源候论》
- 风火痰虚说眩晕《名师垂教》
- 风喉《中医词典》
- 风火相煽《中医名词词典》
- 风寒总纲一 太阳二《伤寒悬解》
- 风火相煽《中医词典》
- 风寒总纲二 太阳三《伤寒悬解》
- 风火牙痛《奇效简便良方》
《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 作者:? 朝代:? 年份:?
- 《仁斋直指》序
- 卷之一总论
- 卷之二证治提纲
- 得病有因
- 治病当先救急
- 治病如操舟
- 用药中病不必尽剂
- 经常用药自有奇功
- 论肝脾生病
- 病人尺脉洪大
- 水气、肾气、血气、风毒擒纵治法
- 治痢要诀
- 简径治痢
- 姜茶治痢法
- 噤口痢
- 疟痢用常山、罂粟壳
- 治疟要诀
- 发疟呕吐勿用常山
- 疟有水有血
- 疟证寒热有根
- 常山治疟须用大黄为佐
- 寒热似疟
- 吐、汗、下治疟
- 疟后调理
- 退热
- 柴胡退热不及黄芩
- 退热有法
- 小儿风证解热有三
- 滞血发热
- 佐助小柴胡汤
- 肾热用五苓散
- 下后大肠热肿坠重
- 通利大便有法
- 饭后随即大便
- 脾泄、肾泄
- 肾泄
- 大便脱泄白脓
- 脱肛
- 小便不通
- 石淋
- 转胞
- 孕妇胎热似痢
- 下焦蓄血
- 产妇血块筑痛
- 身体血滞作痛
- 身体胸腹隐热、隐疼、拘急、足冷
- 血滞
- 血崩
- 吐血
- 治渴有法
- 酒家有病勿用温药
- 伤寒筋惕肉治法
- 发痉详证
- 胸胁痛引背上,头面两手浮肿
- 肚皮痛
- 胸膛气隔
- 附∶证治赋
- 卷之三诸风
- 风论
- 诸风证治
- 附∶诸贤论
- 附诸方
- 附∶预防中风出《干坤生意》
- 附∶胃风
- 附∶伤风
- 附∶破伤风
- 寒
- 暑
- 湿
- 附∶瘟疫
- 卷之四风缓(附痿证)
- 卷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