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病证虚实论

《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书籍目录

五脏各有所主,至其病证莫不随所主而见焉。面赤喜笑,舌破口干,烦躁掌热,心痛而哕,脐上有动气者,心家病也。面青多怒,胁下痛硬,咳逆目眩,肢节挛急,转筋溲难,脐左有动气者,肝家病也。(肝乘脾挟水气,故咳逆。足厥阴下终于阴器,故溲难。)面黑而恐,呵欠呻吟,齿痛骨痿,耳鸣精泄,足胫寒,腰脊痛,小腹急疼,瘕泄而里急后重,脐下有动气者,肾家病也。面白善嚏,忧愁欲哭,喘嗽气逆,咽喉不利,洒淅恶寒,时作寒热,脐右有动气者,肺家病也。面黄、善思、善噫、善嗜,中脘胀满,饮食不消,身体肿重,肢节酸疼肾受病则耳不能听,脾受病则口不能食,心受病则舌不能举。五脏病证,以此观之,不待智者而后知矣。然而,心之恶热者何?热则脉溃浊也。肝之恶风者何?风则筋燥急也。肾何以恶燥?燥则精涸竭也。肺何以恶寒?寒则气留滞也。脾何以恶湿?湿伤肌肉,肉伤则痿肿也。五脏之病,推原及本,安有不从所受中来哉?是以脏气有余谓之实,脏气不足谓之虚。心实之候∶口干,喜笑,身热,汗血,痛满乎胛胁膺背之间。肝实之候∶目赤,多怒,头眩,耳聋,痛引乎两胁小腹之下。肾实之候∶腹膨,体肿,少气不言,骨痛,飧泄而小便黄。肺实之候∶喘促咳嗽,上气鼻张,胫股肩疼而胸中满。脾气一实,必至肢体重着而不举,腹胀,尿秘而苦饥。故曰脏气有余谓之实者,此也。心虚则恍惚,多惊,忧烦,少色,咳唾,舌强,腰背酸疼。肝虚则眼昏,胸痛,筋胁拘挛,恐惧面青,如人将捕。肾虚则心悬如饥,胸痛引脊,厥逆,溲变, 冷,耳鸣。肺虚则呼吸少气,鼻涕,嗌干,肺中声鸣,喘之咳血。(唾中有红缕者,此肺损,为热气所伤也。若胁下痛而唾鲜血者,此热气伤肝也。)其或吐逆泄利,饮食不消,腹胀肠鸣四肢无力,则脾虚之证生焉。故曰脏气不足谓之虚者,此也。大抵实者泻之,虚者补之,无过不及,以平为期。否则实实虚虚,损不足而益有余。如东坡先生所谓至虚有盛势,大实有羸状。差之毫厘,疑似之间,便有死生祸福之畏。吁!何畏哉?

至若心病而直视,面黧,肝病而舌卷、囊缩,肾病而腰折、骨枯,肺病而毛焦、气出,脾病而脐突、唇反,此则五脏之气绝也。绝者无复生之理,脱遇岐、扁亦未如之何。虽然,病亦有虚实之证不同耳。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脉盛、皮热、腹胀、前后不通曰五实;脉细、皮寒、气少、前后泄利、饮食不进曰五虚。诸病出者为虚,入者为实;(阴出乘阳,阳入乘阴。)言者为虚,不言者为实;缓者为虚,急者为实;(阴主静则缓,阳主躁则急。)濡者为虚,坚者为实;痒者为虚,痛者为实。外痛内快者,外实内虚;外快内痛者,外虚内实。其有心腹、皮肤内外俱痛,则按之而止者虚也,按之而痛者实也。经所谓∶皮虚则热,脉虚则惊,肉虚则重,筋虚则急,骨虚则痛,髓虚则堕,肠虚则溏泄。三阳实三阴虚,汗不出;三阴实三阳虚,汗不止。与夫脉浮而缓,自汗恶风,法当解肌;脉浮而紧,无汗恶寒,法当发汗,此表病之一虚一实。脉伏而牢,腹痛秘结,法当下之;脉沉而弱,厥冷自利,法当温之,此里病之一实一虚。内实之证,心下牢强,腹中痛满,前后不通,干呕而无物出者,死。内虚之证,厥逆烦躁而吐,利不止者,亡。是又不可不知也。故并及之。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书籍目录
  1. 五脏病证虚实论《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2. 五脏病证形色总见面部《古今医统大全》
  3. 五脏病证总例篇《形色外诊简摩》
  4. 五脏病证第七问(无方)《婴童百问》
  5. 五脏补泻法《证治准绳·幼科》
  6. 五脏病相生刑克《幼幼新书》
  7. 五脏补泻法《医学启源》
  8. 五脏病四时所不宜《幼幼新书》
  9. 五脏补泻凉散《医学集成》
  10. 五脏病气法时《类经》
  11. 五脏补泻之法论《幼科折衷》
  12. 五脏病脉《诊家正眼》
  13. 五脏补泻主治例《寿世保元》
  14. 五脏病机《中医基础理论》
  15. 五脏补泻主治例《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16. 五脏病刺《针灸素难要旨》
  17. 五脏部位决吉凶《疡医大全》
  18. 五脏病《小儿药证直诀》
  19. 五脏部位气色外见《冯氏锦囊秘录》
  20. 五脏病《证治准绳·幼科》
  21. 五脏虫《圣济总录》
  22. 五脏病《中医词典》
  23. 五脏虫方七首《外台秘要》
  24. 五脏别论篇《疡医大全》
  25. 五脏传变病脉《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26. 五脏别论篇《冯氏锦囊秘录》
  27. 五脏传变皆痰《幼科释谜》
  28. 五脏别论《素问悬解》
  29. 五脏传病大论《针灸甲乙经》
  30. 五脏标本《冯氏锦囊秘录》
  31. 五脏传病发寒热第一(上)《针灸甲乙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