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所伤
人必脏腑血气.先有亏损.然后生病.故论病机.先言五脏所伤.
忧愁思虑则伤心
心为火脏火气宣明.则能化生血液.流畅筋脉.血脉流行.则其志常喜若反乎喜而为忧愁.思虑.则心气遏抑火郁血滞.故伤心也.治宜宣达心阳.通畅血脉又常以喜胜忧虑.斯愈矣.
形寒饮冷则伤肺.
肺金畏火.自然惧热.此又云畏寒冷者何也.盖肺之体虽是阴金.而肺之用实主阳气.气布于外则为卫阳以充皮毛若衣服失.宜外形受寒则皮毛洒淅.渐入腠理.发热动饮为咳喘等症.治宜温散气布于内.则为宗气以司呼吸散津于脾下.输膀胱.若饮水浆果瓜之属.多受冷气.则阳气不能布化水饮停积.为咳喘癖痛等症.治宜温降.
悲怒气逆则伤肝.
悲者肺主之.过悲则金来克木.木不能达.怒者肝主之.过怒则肝木横.决血不能静.二者皆逆气也.肝乃主血之脏血.之所以流行不滞.潜伏不动者.全赖气之和.平有以配养此血耳.今其气逆则血逆.肝木郁于下.肝火犯于上.而肝受伤矣悲则肝木郁于下.宜辛以升散之.怒则肝火犯乎上.宜苦以降解之.然总以养和神.得其平为要.
饮食劳倦则伤脾.
饮所以润脾.过多则停饮为湿.发为胀泄痰咳之证.土能治水.而反为水所困也.宜渗利食以养脾.过多则停食.为泄为满.脾能化食.而反为食所困也.宜消导.脾主肌肉劳以运动肌肉.使其活泼.乃益得安然.劳至于倦.必致消瘦发热.盖动而生阳伤脾之.阴故肌肉反受其病.治宜填补静养.
久坐湿地.强力入房.则伤肾.
肾中之阳.能化湿气.则水达膀胱.气行肢脊.若久坐湿地.则湿气太甚.而肾阳反受其伤.必生肢脊疼肿等证.治宜燥之.肾中阴精充足无损则能种子.入房乃其常事.若力已竭.而犹勉强入房.则肾精枯矣.治宜滋补.

- 五脏所伤《中西汇通医经精义》
- 五脏所伤《推拿抉微》
- 五脏所生《中西汇通医经精义》
- 五脏所入之味歌《古今医统大全》
- 五脏所属《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五脏所苦《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 五脏所属《中西汇通医经精义》
- 五脏所合所荣所主五味所宜所伤之病《类经》
- 五脏所属之部位及病能的现象《幼科概论》
- 五脏所恶《中西汇通医经精义》
- 五脏所属之证《幼幼集成》
- 五脏所恶《推拿抉微》
- 五脏所属之症《推拿抉微》
- 五脏所恶《中医词典》
- 五脏所欲《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 五脏所恶《中医名词词典》
- 五脏所主《中医名词词典》
- 五脏所藏《中西汇通医经精义》
- 五脏所主《中医词典》
- 五脏所藏《推拿抉微》
- 五脏所主《中西汇通医经精义》
- 五脏所藏《中医词典》
- 五脏所主《小儿药证直诀》
- 五脏所藏《中医名词词典》
- 五脏所主病《幼幼新书》
- 五脏死脉《脉理求真》
- 五脏所主第六问(无方)《婴童百问》
- 五脏死脉《诊家正眼》
- 五脏所主论《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 五脏受毒辨《经验麻科》
- 五脏胎毒所发《冯氏锦囊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