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病治例

《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书籍目录

(出《明医杂着》)

王节斋曰∶夏至日后,病热为暑。暑者,相火行令也。夏日人感之,自口齿而入,伤心包络之经。其脉虚,或浮大而散,或弦细芤迟。盖热伤气,则气消而脉虚弱。其为症∶汗,烦则喘、渴,静则多言,身热而烦,心痛,大渴引饮,头疼,自汗,倦怠少气,或下血,发黄,生斑。甚者,火热致金不能平木,搐搦不省人事。治暑之法,清心利小便最好。暑伤气,宜补真气为要。又有恶寒,或四肢逆冷,甚者迷闷不省,而为霍乱、吐利、痰滞、呕逆、腹痛、泻利,此则非暑伤人,乃因暑而自致之病也。以其因暑而得,故亦谓之暑病,然治法不同也。若行人或农夫,于日中劳役得之者,是动而得之,阳证也。其病必苦头痛,发燥热,恶热,扪之肌肤大热,必大渴引饮,汗大泄,无气以动,乃天热外伤元气也。宜清暑益气,用香薷暑热发渴,脉虚,用人参白虎汤或用竹叶石膏汤亦好。(俱见前。)

东垣清暑益气汤 治长夏湿热蒸人,人感之四肢困倦,精神少,胸满气促,肢节痛,或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心下痞闷,小便黄而数,大便溏而频,或痢,或渴,不思饮食,自汗,体虚,此汤最好。(见前。)

若暑热之时,无病之人,或避暑热,纳凉于深堂大厦、凉台冷馆、大扇风车得之者,是静而得之,阴证也。其病必头痛,恶寒,身形拘急,肢节疼痛而烦心,肌肤大热,无汗。此为阴寒所遏,使周身阳气不得伸越。宜用辛温之剂,以解表散寒,用浓朴紫苏干葛藿香羌活苍术之类。若外既受寒,内复伤冰水生冷瓜果之类,前药再加干姜缩砂神曲之类,此非治暑也,治因暑而致之病也。

若外不受寒,只是内伤冰水冷物,腹痛泄泻,或霍乱吐逆,宜缩脾饮(见前)或理中汤(见中

若吐泻,脉沉微甚者,不可用凉药,可用大顺散(见前)加熟附子等分,或附子理中 加炒芍

夏月多食冷物,及过饮茶水,致伤脾胃,吐泻霍乱。故治暑药多用温脾消食,治湿利小便之药,医者要识此意。

若既伤暑热,复伤生冷,外热内寒,宜先治其内,温中消食,次治其外,消暑补气,而以理脾为主,于前阴阳二条内相兼取用。东垣清暑益气汤已兼此意,其用黄 、升麻人参白术甘草麦门冬当归五味黄柏葛根,是清暑补气也;苍术陈皮神曲泽泻青皮,是治内补脾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书籍目录
  1. 暑病治例《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2. 暑病章《医学妙谛》
  3. 暑搏血崩《中医词典》
  4. 暑病有宜用参者论《市隐庐医学杂着》
  5. 暑产《中医词典》
  6. 暑病续法《医学纲目》
  7. 暑喘《中医词典》
  8. 暑病论《温热暑疫全书》
  9. 暑疮《温热暑疫全书》
  10. 暑病论《伤寒总病论》
  11. 暑痘门主方《疡医大全》
  12. 暑病方论《温热暑疫全书》
  13. 暑痘门主论《疡医大全》
  14. 暑病方二道《温热暑疫全书》
  15. 暑毒失血《金匮翼》
  16. 暑病的中医食疗《老年食养食疗》
  17. 暑风《时病论歌括新编》
  18. 暑病表证《伤寒总病论》
  19. 暑风《中医名词词典》
  20. 暑病辨脉《温病正宗》
  21. 暑风《时病论歌括新编》
  22. 暑病《温病正宗》
  23. 暑风《中医词典》
  24. 暑病《明医杂着》
  25. 暑风《凌临灵方》
  26. 暑病《中医词典》
  27. 暑风《推求师意》
  28. 暑病《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29. 暑风《医宗金鉴》
  30. 暑病《中医名词词典》
  31. 暑风《冷庐医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