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气方论
肾司于下,一身之根本系焉。脚者,肾之外候也。夫人为嗜欲所戕,苦不自觉,肾气内虚,真元不守,凡骤立冷地,久坐卑湿,暴热濯水,凌晨履霜,感受四气于冥冥之中,不为香港脚者鲜矣。香港脚为病,虽起于足,实周乎身,或壮热头痛,或身体冷疼,或百节拘挛,或十指走注,或转筋急痛,或小腹不仁,以至胸满喘息,烦闷怔忪,昏愦羞明,误忘错语,腹痛下利,呕哕痰涎,食气恶闻,见食即吐,大便小便多是秘涩,自腿至膝,自胫及踝,屈弱顽痹,挛急酸疼,或 不 ,或肿不肿,皆其候也。其自汗恶风,无汗恶寒,乍寒乍热,传足六经。外证与伤寒类焉,但猝然脚痛为异耳。治法究其所自来,挟风者游走有汗;挟寒者掣痛挛疼;挟暑者大渴热烦;挟湿者肿满重滞。其间四气兼有,则推其多者解之,对病施药,固在权衡。然古人以此名为缓风,谓其感于风毒所致,则总治之法,大要疏导大便,使毒瓦斯得泄而后愈,但分剂不可过焉。其补汤、淋洗,皆医家之大戒也。虽然香港脚治法以疏利毒瓦斯为先,盖虑乎气实而死矣。然表里之有异经,冷热之有异证,或因他病而后发,或致他病之续生,又不可以不通其变。所谓寒则温之,热则寒之,在表则散,在里则下,太虚气乏,扶养其中,凝阴蕴毒,为之温利,是又胸中之活法矣。其或疗治不早,使毒瓦斯入腹冲心,攻筑作痛,喘满上气,呕吐异常,此则渐入顿深,或者自贻奄忽。
- 脚气方论《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 脚气疮《医宗金鉴》
- 脚气论《叶选医衡》
- 脚气疮《中医词典》
- 脚气迫肺《中医词典》
- 脚气冲心《中医词典》
- 脚气入腹《中医词典》
- 脚气八处灸《中医词典》
- 脚气伤寒《中医词典》
- 脚气《女科证治准绳》
- 脚气诗《医学实在易》
- 脚气《金匮钩玄》
- 脚气死证《医宗金鉴》
- 脚气《回生集》
- 脚气痛《评琴书屋医略》
- 脚气《医效秘传》
- 脚气证治《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 脚气《时方妙用》
- 脚气治例《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 脚气《扁鹊心书》
- 脚气肿满《中医词典》
- 脚气《脉因证治》
- 脚气总括《医宗金鉴》
- 脚气《医学从众录》
- 脚轻头重《医法圆通》
- 脚气《丹溪治法心要》
- 脚拳《中医词典》
- 脚气《医学实在易》
- 脚拳《寿世保元》
- 脚气《回春录》
- 脚拳不展《幼幼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