痿证方论

《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书籍目录

《内经》曰∶肺热叶焦,五脏因而受之,发为痿蹶。心气热生脉痿,故胫纵不任地;肝气热为筋痿,故宗筋弛纵;脾气热生肉痿,故痹而不任;肾气热生骨痿,故足不任身。然治痿独取阳明。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云云。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

或曰∶手阳明大肠经,肺之腑也。足阳明胃经,脾之腑也。治痿之法,取阳明一经何也?愿明以告我。丹溪先生曰∶《内经》云∶诸痿生于肺热,只此一句,便见治法大意。经曰∶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此固是就生克言补泻,而大经大法,不外于此。东方木,肝也;西方金,肺也;南方火,心也;北方水,肾也。五行之中,惟火有二,肾虽有二,水居其一。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故经曰∶一水不胜二火,理之必然。肺金体燥而居上,主气,畏火者也。脾土性湿而居中,主四肢,畏木者也。火性炎上,若嗜欲无节,则水失所养,木寡于畏而侮所胜,肺得火邪而热矣。木性刚急,肺受热则金失所养,木寡于畏而侮所胜,脾得木邪而伤矣。肺热则不能管摄一身,脾伤则四肢不能为用,而诸痿之病作矣。泻南方,则肺经清而东方不实,何脾伤之有?补北方,则心火降而西方不虚,何肺热之有?故阳明实,则宗筋润,能束骨而利机关矣。治痿之法,无出于此。骆隆吉亦曰∶风火既炽,当滋肾水。东垣先生取黄柏为君,黄 等补药之辅佐,以治诸痿而无一定之方。有兼痰积者,有湿多者,有热多者,有湿热相半者,有挟气者,临病制方,其善于治痿者乎!虽然药中肯綮矣,若将理失宜,圣医不治也。天产作阳,浓味发热,先哲格言,但是患痿之人,若不淡薄食味,吾知其必不能安全也。

丹溪云∶痿证断不可作风治而用风药,有湿热、湿痰、气虚、血虚、淤血。湿热,东垣健步丸加燥湿降阴火药,苍术黄芩黄柏牛膝之类。湿痰,二陈东加苍术白术黄芩、黄柏、竹沥姜汁;气虚,四君子东加黄芩、黄柏、苍术之类;血虚,四物东加黄柏、苍术煎送补阴丸。(方见虚损门。)亦有食积、死血妨碍,不得下降者,大率属热。用参术四物汤、黄柏之类。

清燥汤(东垣方) 治温热成,痿以燥金受湿热之邪,是绝寒水生化之源,绝则肾亏,痿厥之病大作,腰以下痿软瘫痪不能动。

黄 (一钱半) 苍术(一钱) 白术 橘皮 泽泻(各五分) 五味子(九个) 人参 白茯苓 升麻(各三分) 麦门冬 当归生地黄 曲末 猪苓 酒黄柏(各二分) 柴胡黄连 甘草(炙。各一分)

上 咀。每半两,水煎,空心热服。

健步丸 治膝中无力,伸而不得屈,屈而不得伸,腰背、腿脚沉重,行步艰难。

羌活 柴胡(各半两) 防风(三钱) 川乌头(一钱) 炒滑石 炙甘草(各半两) 防己(一两)苦参(一钱,酒制) 肉桂(半钱) 瓜蒌根(半两,酒制) 泽泻(三钱)

上为末,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煎愈风汤,空心送下。

愈风汤(方见风门。)

二陈汤(方见疟门)、四君子汤四物汤(方并见虚劳门。)

谨按∶风痿之别,痛则为风,不痛则为痿。经曰∶痛则为实,不痛则为虚。曰风、曰痿,虚、实二者而已矣。东垣曰∶气盛病盛,气衰病衰。何则?人之气血充实,而风寒客于经络之间,则邪正交攻而疼痛作矣。人之气血弱虚,而痰火起于手足之内,则正不能胜邪,而痿痹作矣。丹溪先生曰∶痿症,切不可作风治而用风药。盖以风为实,而痿为虚也。曰散邪,曰补虚,岂可紊乱矣乎?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书籍目录
  1. 痿证方论《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2. 痿证《针灸学》
  3. 痿证门(八则)《辨证录》
  4. 痿证《回春录》
  5. 痿证诗《医学实在易》
  6. 痿证《医学摘粹》
  7. 痿证先兆《中医疾病预测》
  8. 痿证《医学摘粹》
  9. 痿证之因《灵素节注类编》
  10. 痿证《明医指掌》
  11. 痿症《中医名词词典》
  12. 痿证《医学正传》
  13. 痿症《气功外气疗法》
  14. 痿证《类经》
  15. 痿症《傅青主男科》
  16. 痿证《景岳全书》
  17. 痿症《傅青主男科》
  18. 痿证《医学集成》
  19. 痿症《医学传灯》
  20. 痿腮漏《中医词典》
  21. 痿症《丹台玉案》
  22. 痿门《张氏医通》
  23. 痿症《医学实在易》
  24. 痿脉痿筋痿肉痿骨痿《灵素节注类编》
  25. 痿症《脉症治方》
  26. 痿脉案《类证治裁》
  27. 痿症《奇效简便良方》
  28. 痿论篇《疡医大全》
  29. 痿症《时方妙用》
  30. 痿论篇《冯氏锦囊秘录》
  31. 痿症《灸法秘传》

《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