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诸贤论

《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书籍目录

《病机机要》曰∶治风须分在脏、在腑、在经之异。云风本为热,热胜则风动,宜以静胜其燥,是养血也。治须少汗,亦宜少下。多汗则虚其卫,多下则损其营,宜治在经,虽有汗、下之戒,而有中脏、中腑之分。中腑者,多着四肢,有表证而脉浮,恶风,拘急不仁。

中脏者,多滞九窍,唇缓失音耳聋鼻塞,目瞀,大便结闭。中腑者宜汗之,中脏者宜下之,表里已和宜治之在经,当以大药养之。

《发明》云∶中血脉则口眼 斜,中腑则肢节废,中脏则性命危,治各不同。中血脉,外有六经之形证,则从小续命加减;中腑,内有便溺之阻隔,宜三化汤等通利之;外无六经之形证,内无便溺之阻隔,宜养血通气,大秦艽汤羌活愈风汤主之。

刘宗浓曰∶按此分在表、在里、在经之三证,立汗、下、调养之三法,可谓开后世之盲聋。但所用诸方,学人宜详审之。

河间曰∶风病多因热甚,俗云风者,言末而忘其本也。所以中风瘫痪者,非谓肝木之风实,甚而猝中之也,亦非外中于风,良由将息失宜而心火暴甚,肾水虚衰,不能制之,则阴虚阳实,而热气怫郁,心神昏冒,筋骨不用而猝倒无知也。多因喜、怒、悲、忧、恐五志过极,而猝中者,皆为热甚故也。若微,则但僵仆,气血流通,筋脉不挛。缓者,发过如故,或热气大盛,郁滞不通,阴气暴绝,阳气后竭而死。

痰涎者,由热甚则水化制火而生。

偏枯者,由经络一侧得通,痞者痹而瘫痪也。

口筋噤急者,由风热太甚,以胜水湿。又津液滞于胸膈,以为痰涎,则筋太燥,然燥金主于收敛,劲切故也。或筋反缓者,乃燥之甚,血液衰少也。诸筋挛易愈,诸筋痿难复,以见燥之微甚也。

丹溪云∶案《内经》以下,皆谓外中风邪,然地有南北之殊,不可一概而论。往刘守真作将息失宜,水不能制火,极是。由今而言之,西北二方,亦有真为风所中者,但极少尔。东南之人,多是湿土生痰,痰生热,热生风也。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风之伤人在肺脏为多。许学士谓∶气中者,亦有七情所伤。脉微而数,或浮而紧、缓而迟必也。脉迟浮可治,大数而极者死。若果外中者,则东垣所谓中血脉、中腑、中脏之理。其于四肢不举,亦有与痿相类者,当细分之。《局方》风、痿同治,大谬,《发挥》甚详。子和用三法,如的系邪气猝中、痰盛实热者可用,否则不可。

河间曰∶中风之人,不宜用龙、麝、犀朱,譬之提铃巡于街,使盗者伏而不出,益使邪入于骨髓,如油入而莫能出也,此之类焉。若痰潮不省,昏愦不知事,宜用药下其痰涎。故风者,乃百病之长,虽审经意,故莫不有疑者也。吁!医之不明运气造化地理病机之微,而欲行通变之法者,难矣哉!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书籍目录
  1. 诸贤论《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2. 诸贤论《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3. 诸贤转筋论《症因脉治》
  4. 诸贤论《症因脉治》
  5. 诸痫不治症《幼科释谜》
  6. 诸贤论《症因脉治》
  7. 诸痫瘖《中医词典》
  8. 诸贤论《症因脉治》
  9. 诸泄总括《医宗金鉴》
  10. 诸贤论《症因脉治》
  11. 诸泄总括《杂病心法要诀》
  12. 诸贤论《症因脉治》
  13. 诸泻《活幼心书》
  14. 诸贤论《症因脉治》
  15. 诸泻《幼科折衷》
  16. 诸贤霍乱论《症因脉治》
  17. 诸泻心汤《医述》
  18. 诸物咬伤《急救便方》
  19. 诸形证候《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20. 诸物咽《急救广生集》
  21. 诸虚《回春录》
  22. 诸物入眼中《奇方类编》
  23. 诸虚《脉症治方》
  24. 诸物入眼中《儒门事亲》
  25. 诸虚《丹溪治法心要》
  26. 诸物入疮《奇效简便良方》
  27. 诸虚百损《痰火点雪》
  28. 诸物梗喉论《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29. 诸虚见症《虚损启微》
  30. 诸物梗喉《医学纲目》
  31. 诸虚门《丹台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