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血
血随气行,气逆而上奔,则血不循于经络而涌吐矣。人知吐血出于上焦,有热固也。然能用柴胡、黄芩、蒲黄、茅花等辈,而不能用枳壳、北梗、青皮、生姜、乌梅佐之,又不能用通利丸子,以开其中脘,导其大便,则气如何而下降?血如何而下行?吾恐逆奔而上,有不可得而止之者,若夫依前治法,血止而后又当以人参、川芎、当归、茯苓、橘皮、半夏、甘草为之调理,虚则加木香,热则加柴胡,壅则加桑皮,荆芥,尤在权衡。

- 吐血《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 吐血《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
- 吐血《幼科心法要诀》
- 吐血《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
- 吐血《外科全生集》
- 吐血《奇效简便良方》
- 吐血《叶天士医案精华》
- 吐血《奇效简便良方》
- 吐血《医效秘传》
- 吐血《儿科萃精》
- 吐血《医学真传》
- 吐血《友渔斋医话》
- 吐血《也是山人医案》
- 吐血《友渔斋医话》
- 吐血《女科折衷纂要》
- 吐血《丹溪治法心要》
- 吐血《伤寒心法要诀》
- 吐血《冷庐医话》
- 吐血《盘珠集胎产症治》
- 吐血《伤寒六书》
- 吐血《评注产科心法》
- 吐血《伤寒六书》
- 吐血《何澹安医案》
- 吐血《松峰说疫》
- 吐血《女科证治准绳》
- 吐血《松峰说疫》
- 吐血《伤寒括要》
- 吐血《周慎斋遗书》
- 吐血(儿科)《冯氏锦囊秘录》
- 吐血《血证论》
- 吐血(新法)《伤寒指掌》
《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 作者:? 朝代:? 年份:?
- 《仁斋直指》序
- 卷之一总论
- 卷之二证治提纲
- 得病有因
- 治病当先救急
- 治病如操舟
- 用药中病不必尽剂
- 经常用药自有奇功
- 论肝脾生病
- 病人尺脉洪大
- 水气、肾气、血气、风毒擒纵治法
- 治痢要诀
- 简径治痢
- 姜茶治痢法
- 噤口痢
- 疟痢用常山、罂粟壳
- 治疟要诀
- 发疟呕吐勿用常山
- 疟有水有血
- 疟证寒热有根
- 常山治疟须用大黄为佐
- 寒热似疟
- 吐、汗、下治疟
- 疟后调理
- 退热
- 柴胡退热不及黄芩
- 退热有法
- 小儿风证解热有三
- 滞血发热
- 佐助小柴胡汤
- 肾热用五苓散
- 下后大肠热肿坠重
- 通利大便有法
- 饭后随即大便
- 脾泄、肾泄
- 肾泄
- 大便脱泄白脓
- 脱肛
- 小便不通
- 石淋
- 转胞
- 孕妇胎热似痢
- 下焦蓄血
- 产妇血块筑痛
- 身体血滞作痛
- 身体胸腹隐热、隐疼、拘急、足冷
- 血滞
- 血崩
- 吐血
- 治渴有法
- 酒家有病勿用温药
- 伤寒筋惕肉治法
- 发痉详证
- 胸胁痛引背上,头面两手浮肿
- 肚皮痛
- 胸膛气隔
- 附∶证治赋
- 卷之三诸风
- 风论
- 诸风证治
- 附∶诸贤论
- 附诸方
- 附∶预防中风出《干坤生意》
- 附∶胃风
- 附∶伤风
- 附∶破伤风
- 寒
- 暑
- 湿
- 附∶瘟疫
- 卷之四风缓(附痿证)
- 卷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