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
实病因由汗不宣,脉应证对法当权,休将忽略轻生命,诀有言传出自然。泻者,泻其有余。有余者,邪气实也。泻实之法,有汗、吐、下三法,病在上者,或寒,或食,或痰,并宜吐之。邪在表者汗之,邪在里者下之,此皆有余之证,当及时施治,不可因循。盖补泻二字,寒热从之,医中之秘,的在于斯。泻法先缓而后急,不及可再攻,太过恐难复旧。然亦不可确然竟以攻下为长策。盖商鞅治国之法,原非治平之正道也。(有余之证宜霸,不宜王法,当下不可因循而失,或不当下而下之,祸不旋踵。又云∶补则补其不足,泻则泻其有余,脉有虚实,证以明之。钱本有此一段,而草庐本无之,今附录于后。)

- 泻《周慎斋遗书》
- 泻《证治准绳·幼科》
- 泻《冷庐医话》
- 泻《医述》
- 泻(附肠鸣)《医述》
- 泻《重订灵兰要览》
- 泻白《中医词典》
- 泻《中医词典》
- 泻白《汤头歌诀》
- 泻《傅青主女科》
- 泻白散《时病论歌括新编》
- 泻《止园医话》
- 泻白散《重订囊秘喉书》
- 泄注候《诸病源候论》
- 泻白散《医宗金鉴》
- 泄注赤白《中医词典》
- 泻白散《删补名医方论》
- 泄注《中医词典》
- 泻白散《冯氏锦囊秘录》
- 泄治法《石室秘录》
- 泻白散《医述》
- 泄症脉论《三指禅》
- 泻白散《目经大成》
- 泄阳《中医词典》
- 泻白散《医方考》
- 泄泻主方《痰火点雪》
- 泻白散《外科理例》
- 泄泻诸症统论《金匮翼》
- 泻白散《明目至宝》
- 泄泻滞下总治《证治准绳·类方》
- 泻白散《医方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