痞块

《周慎斋遗书》书籍目录

痞块,肝积也,肝经湿热之气聚而成也。外以大蒜皂角阿魏胶敷之,内以地黄汤

验案

一妇因丧子忧虑,饮食不思,有块在软肚内。用四君子加陈皮肉桂、归身、沉香半夏;丸用茯苓白术四、五两,藏猪肚内,煮烂,沉香为衣,久服全愈。

一妇素善怒,左胁下有块,身肥大,经将行,先一二日且吐且下。此肝木乘脾,脾虚生痰,不生血也。善怒胁块,肝气亢也;吐下者,脾气虚也;身肥则多痰,痰盛则中焦多湿;每经行时气血流通,冲动脾湿,且吐且下也。久而不治,必变中满。宜理脾燥湿。白术一两,半夏五钱,生姜七钱,沉香二钱,共末。白糖和服。

一人左胁有块,右关脉豁大。用乌药一两,附子五钱制之。将乌药日磨二三分,酒送下,俟积行动,乃以补中益气汤附子服之,丸用六味丸

一人左乳下有一块,此肾虚水不上升,肝火无制,郁而为块也。宜滋肾丸治之,知母

一人小腹左边有块,宜戊己丸治之。白术补脾,白芍肉桂以平肝。服之全愈。

一人当胸有一块,遇心有所用,即火动上燎其面,时吐痰,脉缓而有力,右手浮大。盖胸为肺室,面属阳明。有块不宽,肺火郁也;火燎其面,大肠火炽也;脉浮大,火脉也。实则泻之,宜养血以制之。四物汤各一钱,肉桂三分煎服。

一人因忧虑发寒热,三月后呕吐,食仓边有一块,痛直冲心,胸膈饱,便闭,背胀胁痛。盖不下也。脾不转运,故诸病生焉。方用二陈汤苏梗炮姜、吴萸,一服便通。

一人右脐旁有块作痛,移动不定,大便不通,诸药不效。左寸缓而有力,右寸微大,关脉沉细无力。此肝气虚,脾土衰,土不受克,木无生发之气,肾元可纳矣。不可攻痞,宜益肝、扶脾、安肾,使脾气输则痞运散。人参熟地小茴各五分,归身一钱,山药茯苓各七分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周慎斋遗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周慎斋遗书》书籍目录
  1. 痞块《周慎斋遗书》
  2. 痞块《急救广生集》
  3. 痞块《儿科萃精》
  4. 痞块《明医指掌》
  5. 痞块积聚章《医学妙谛》
  6. 痞块《中医词典》
  7. 痞块门(附嘈杂 附呃逆)《丹台玉案》
  8. 痞块《景岳全书》
  9. 痞块气块《奇方类编》
  10. 痞块《中医名词词典》
  11. 痞块治分虚实《医门补要》
  12. 痞结原由症治《幼科释谜》
  13. 痞满《医学集成》
  14. 痞结积癖《幼科释谜》
  15. 痞满《景岳全书》
  16. 痞结候《诸病源候论》
  17. 痞满《中医词典》
  18. 痞结第四十七问《婴童百问》
  19. 痞满《医学入门》
  20. 痞结《证治准绳·幼科》
  21. 痞满《医述》
  22. 痞结《幼幼新书》
  23. 痞满《杂病广要》
  24. 痞结《中医词典》
  25. 痞满《张氏医通》
  26. 痞坚部《本草易读》
  27. 痞满《寿世保元》
  28. 痞疾秘方《华佗神方》
  29. 痞满《医碥》
  30. 痞疾门《幼科推拿秘书》
  31. 痞满《医碥》

《周慎斋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