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腹痛

《周慎斋遗书》书籍目录

小腹痛,肝肾之部,虚寒气胜也;大腹痛,脾胃之部,食积停痰也。脐右为肺,左为肝,上为心,下为肾,中为脾。诸作痛者,皆中气不足,阳气不通所致也。(此指虚弱人而言。)中焦痛,食积者,多用二陈加消导之药;不愈,必系寒痛,用姜、桂温之,或理中去术,加吴萸。左右痛,大半是风;下焦痛,纯寒无热,除姜、桂,必无治法也。

诸痛,法宜温中,佐以升发,如麻黄之属。

腹痛手不可按是实,宜消导;可按稍愈者,是虚,用炮姜五分,吴萸半分,黄连木香各二分。盖药少而寒热均治也。

腹以下至小腹痛,俱宜温暖。若带左右痛,是挟肝火。药宜兼清凉散火,或滋阴降火之腹痛下之而全不愈者,不可复下,宜和宣而已。

腹痛不过脐与气海,其余痛,俱中气不足,和中散最是。下焦纯寒,用和中散,少加小茴。亦有血滞作痛者,必大小便见血,口内出血,以四物汤加延胡、香附肉桂,从血分治上焦宜清,中焦宜温,惟食积停痰气实人,二陈汤随所伤而加以消导。伤热者少加黄连,有酒积者少加利湿清热药。若气虚人不可消导,六君子加砂仁木香

凡痛在上下左右,俱是血分,血分宜血药,求汗则愈。一见吐泻,虽痛必调理脾胃,脾胃一转,而上下左右,皆得禀气,诸痛自愈。上焦宜清,须求吐;中焦宜和,或求下;下焦厥阴之分,吐下无所用,法宜温暖,或达或汗出乃愈。腹之下焦,与膀胱相近,宜温而达之,使邪从小便去也。下药从胃入于肛肠,吐药入胃上出,亦皆不渗膀胱,故曰吐下无所用也。

呕吐、腹痛,因于寒者,用绿豆一钱,胡椒一两,煎汤服之。

虫痛不可忍者,用胡椒一两,盐一钱,和匀纸包,外以黄泥固之, 约半焦,取出去泥,纯研末为丸,空心服。六、七日,虫化为水,妙不可言。

腹痛温中药不愈者,用生附子干姜肉桂麻黄即愈。腹痛心口痛恶心作泻,半夏茯苓苡仁各一两,陈皮一两五钱,甘草三钱,吴萸(盐水炒)一钱,共末,滚汤下二钱。

绞肠腹痛,盐水服吐;盘肠腹痛,乳香没药为末,木香汤服。心腹痛及阴证绞肠痛,延胡一两,桃仁五钱,乳香没药各一钱,五灵脂五钱,醋糊丸。每服三十丸,心痛淡醋汤下,腹痛干姜汤下,大便不通大黄汤下。

热痛发渴,里急后重,脉实;寒痛,四肢冷,自汗或无汗,脉无力。腹痛绵绵无增减者,脉迟,属寒;乍痛乍止,脉数大,火也。痛而泻,泻而痛减者,食积。痛不移处,死血。

小便不利而痛,湿痰。腹痛引肋有声,痰饮。时痛时止,面白辱红,虫痛。腹中痛,手不可按是实。怒气伤肝,肋刺痛,气痰。以手按腹,腹软而痛止,是虚。

热痛,先以冷水探之略愈,香连丸;寒痛,理中丸加木香、茯苓陈皮,或和中散。

验案

一人年二十余,房事不节,因酒店饮食,遂火挟脐起,上入膈,胸腹内痛,外皮抽进,如有物闭住胸中。用消导者有之,用温补者有之,服药愈多而病愈凶,自分必死。予诊之,思相火自下冲上,直至头面,今火起于脐,至胸而止,乃因色欲过度,真阳不足,丹田有寒也。

作痛者,脾虚有寒,土无火生也。用乌药二钱,制附子一枚,每用附子三分,水煎服。盖附子扶阳,乌药破滞,只此一味煎汤则极清,清则下行甚速。故五日见效,服附百枚而痛全愈。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周慎斋遗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周慎斋遗书》书籍目录
  1. 腹痛《周慎斋遗书》
  2. 腹痛《竹林女科证治》
  3. 腹痛《松峰说疫》
  4. 腹痛《血证论》
  5. 腹痛《伤寒六书》
  6. 腹痛《伤寒大白》
  7. 腹痛《伤寒六书》
  8. 腹痛《仁术便览》
  9. 腹痛《冷庐医话》
  10. 腹痛《医学心悟》
  11. 腹痛《麻科活人全书》
  12. 腹痛《明医指掌》
  13. 腹痛《丹溪手镜》
  14. 腹痛《石室秘录》
  15. 腹痛《丹溪治法心要》
  16. 腹痛《证治汇补》
  17. 腹痛《友渔斋医话》
  18. 腹痛《古今医案按》
  19. 腹痛《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
  20. 腹痛《古今医案按》
  21. 腹痛《专治麻痧初编》
  22. 腹痛《万病回春》
  23. 腹痛《活幼心书》
  24. 腹痛《保婴撮要》
  25. 腹痛《活幼心书》
  26. 腹痛《济阴纲目》
  27. 腹痛《活幼心书》
  28. 腹痛《济阴纲目》
  29. 腹痛《活幼心书》
  30. 腹痛《古今医鉴》
  31. 腹痛《活幼心书》

《周慎斋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