喘
喘证虽有寒热之不同,要皆其本在肾,其标在肺。所以上逆,其原在胃,宜降气开郁。
热则清之,寒则温之,久病敛之,初病发之,甚则从其性以导之,乃治喘之大法也。
验案
一人气喘不得眠,此寒凝气滞于上、中二焦,水火相搏而肺喘也。用山药、茯苓以理其中,而使肺有生生之气,苏梗以开其郁,杏仁以利其气,姜、桂、吴萸以敛其火,使之下行而温肾,肾温则肺亦暖而行下降之令,喘可息矣。
一人每日早晨喘,自汗,此肺虚则阳气不足。早晨胃中宿食消尽,肺无所禀,则气不能行降下之令,故上逆而喘;肺主皮毛,皮毛不敛而自汗也。用补中益气汤加附子、炮姜、五味,
一人喘,服清气化痰药,不效。此中气虚寒,阳不上升而浊气不降也。用人参、炮姜、白术、炙甘草、白芍各一钱,五味五分,有汗加肉桂,无汗加麻黄,效。
一妇四季发喘,喜饮冷水,遍体作胀,胸中饱闷。医作痰火治之更甚,二年不愈。盖久喘乃肺之虚,非肺之实也。用四君子汤加半夏、五味、白芍、杏仁、炮姜、肉桂、麻黄、枳壳,一服即止。再发再服必止,治之如神。

- 喘《周慎斋遗书》
- 喘《金匮翼》
- 喘《伤寒六书》
- 喘《华佗神方》
- 喘《伤寒六书》
- 喘《医学心悟》
- 喘《丹溪手镜》
- 喘《医学心悟》
- 喘《丹溪手镜》
- 喘《丹溪心法》
- 喘《丹溪治法心要》
- 喘《丹台玉案》
- 喘《友渔斋医话》
- 喘《古今名医汇粹》
- 喘《医旨绪余》
- 喘《医经原旨》
- 喘《针灸素难要旨》
- 喘《古今医案按》
- 喘《邵兰荪医案》
- 喘《古今医案按》
- 喘《医效秘传》
- 喘《顾松园医镜》
- 喘《痘疹心法要诀》
- 喘《张聿青医案》
- 喘《医学见能》
- 喘《临证指南医案》
- 喘《伤寒明理论》
- 喘《普济方·针灸》
- 喘《沈氏女科辑要》
- 喘《证治准绳·杂病》
- 喘《沈氏女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