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脚弱状候不同第四十二
人之病脚气,与气脚之为异,何也?谓人之喜怒忧思,寒热邪毒之气,自内而注入于脚,则名气脚也。风寒暑湿邪毒之气,从外而入于脚膝,渐传于内,则名脚气也。然内外皆以邪夺正,故使人病形颇相类例。其于治疗,亦有上下先后也,故分别其目。若一揆而不察其由,则无理致其瘳也。夫喜怒忧思,寒热邪毒之气流入肢节,或注于脚膝,其状类诸风,历节,偏枯,痈肿之证。但入于脚膝,则谓之气脚也。若从外而入于足,从足而入脏者,乃谓之脚气也。气脚者,先治内而次治外;脚气者,先治外而次治内。实者利之,虚者益之。
又,人之病脚气多者,何也?谓人之心肺二经,起于手。脾肾肝三经,起于足。手则清邪中之,足则浊邪中之。人身之苦者,手足耳。而足则最重艰苦,故风寒暑湿之气,多中于足,以此脚气之病多也。然而得之病者,从渐而生疾,但始萌而不悟,悟亦不晓,医家不为脚气,将为别疾治疗,不明因循,至大身居危地。本从微起,浸成巨候,流入脏腑,伤于四肢、头项、腹背也。而疾未甚,终不能知觉也。特因他而作,或如伤寒,或如中暑,或腹背疼痛,或肢节不仁,或语言错乱,或精神昏昧,或时喘乏,或暴肓聋,或饮食不入,或脏腑不通,或挛急不遂,或舒缓不收,或口眼牵搐,或手足颤掉,种种多状,莫有达者,故使愚俗束手,受病死无告陈,仁者见之,岂不伤哉!今述始末,略示后学,请深消息。
至如醉入房中,饱眠露下,当风取凉,对月贪欢,沐浴未干而熟睡,房室才罢而冲轩,久立于低湿,久伫于水涯,冒雨而行,渎寒而寝,劳伤汗出,食饮悲生,犯诸禁忌,因成疾矣!其于不正之气,中于上则害于头目,害于中则蛊于心腹,形于下则灾于腰脚,及于旁则妨于肢节,千状万证,皆属于气脚,但起于脚膝,乃谓脚气也。形候脉证,亦在详明。
其脉浮而弦者,起于风;濡而弱者,起于湿;洪而数者,起于热;迟而涩者,起于寒;滑而微者,起于虚;牢而坚者,起于实。在于上则由于上,在于下则由于下,在于中则生于中。结而因气,散则因忧,紧则因怒,细则因悲。风者汗之而愈,湿者温之而愈,热者解之而愈,寒者熨之而愈。虚者补之,实者泻之,气者流之,忧者宽之,怒者悦之,悲者和之,能通此者,乃谓之良医。
又,脚气之病,传于心肾,则十死不治。入心则恍惚忘谬,呕吐食不入,眠不安宁,口眼不定,左手寸口脉乍大乍小,乍有乍无者是也。入肾则腰脚俱肿,小便不通,呻吟不绝,目额皆见黑色,气时上冲胸腹而喘,其左手尺中脉绝者是也,切宜详审矣!

- 论脚弱状候不同《中藏经》
- 论脚发《外科枢要》
- 论脚弱状候不同《华佗神方》
- 论交六气时日《古今医统大全》
- 论结胸《冯氏锦囊秘录》
- 论交接出血作痛《济阴纲目》
- 论结胸及痞之源一条《伤寒贯珠集》
- 论交骨不开《济阴纲目》
- 论结胸脏结之异三条《伤寒贯珠集》
- 论将息法《疡医大全》
- 论结胸证治十条《伤寒贯珠集》
- 论将护忌慎法《外科精义》
- 论结胸治法《医学衷中参西录》
- 论江冲寰先生足患治法《寓意草》
- 论解颅囟填囟陷《幼科铁镜》
- 论见血无寒《质疑录》
- 论疥疮《外科枢要》
- 论煎药必得其法《疡医大全》
- 论今时皆合病并病《景岳全书》
- 论肩背臀《冯氏锦囊秘录》
- 论金道宾真阳上脱之症《寓意草》
- 论加味十全汤《外科理例》
- 论金匮肾气汤《知医必辨》
- 论稷米《苏沈良方》
- 论金石《友渔斋医话》
- 论忌食《针灸大全》
- 论金银花酒《外科理例》
- 论忌食《痰火点雪》
- 论金罂子《苏沈良方》
- 论忌避《痰火点雪》
- 论筋痹《中藏经》
《中藏经》
- 华佗·东汉
- 简介
- 序
- 卷上
- 人法于天地论第一
- 阴阳大要调神论第二
- 生成论第三
- 阳厥论第四
- 阴厥论第五
- 阴阳否格论第六
- 寒热论第七
- 虚实大要论第八
- 上下不宁论第九
- 脉要论第十
- 五色[一作绝]脉论第十一
- 脉病外内证决论第十二
- 生死要论第十三
- 病有灾怪论第十四
- 水法有六论第十五
- 火法有五论第十六
- 风中有五生死论第十七
- 积聚症瘕杂虫论第十八
- 劳伤论第十九
- 传尸论第二十
- 论五脏六腑虚实寒热生死逆顺之法第二十一
- 论肝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二
- 论胆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三
- 论心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四
- 论小肠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五
- 论脾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六
- 论胃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七
- 论肺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八
- 论大肠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九
- 卷中
- 论肾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三十
- 论膀胱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三十一
- 论三焦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三十二
- 论痹第三十三
- 论气痹第三十四
- 论血痹第三十五
- 论肉痹第三十六
- 论筋痹第三十七
- 论骨痹第三十八
- 论治中风偏枯之法第三十九
- 论五丁状候第四十
- 论痈疽疮肿第四十一
- 论脚弱状候不同第四十二
- 论水肿脉证生死候第四十三
- 论诸淋及小便不利第四十四
- 论服饵得失第四十五
- 辨三痞论并方第四十六
- 论诸病治疗交错致于死候第四十七
- 论诊杂病必死候第四十八
- 察声色形证决死法第四十九
- 卷下
- 疗诸病药方六十道
- 附录一·序
- 附录二·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