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不宁论第九
脾病者,上下不宁,何谓也?脾上有心之母,下有肺之子,心者,血也,属阴,肺者,气也,属阳。脾病,则上母不宁;母不宁,则为阴不足也;阴不足,则发热。又,脾病则下子不宁,子不宁,则为阳不足也,阳不足,则发寒。脾病,则血气俱不宁,血气不宁,则寒热往来,无有休息,故脾如疟也。谓脾者,土也,心者,火也,肺者,金也。火生土,土生金,故曰上有心母,下有肺子,脾居其中,病则如斯耳。他脏上下皆法于此也。

- 上下不宁论《中藏经》
- 上五脏痫证候《外台秘要》
- 上下分消之剂《金匮翼》
- 上脘(一名胃脘)《针灸大成》
- 上下忽肿《奇效简便良方》
- 上脘《针灸学》
- 上下配穴法《中医词典》
- 上脘《中医词典》
- 上下升降气有国中神机气立生死为用《类经》
- 上脱《中医词典》
- 上下盈虚《类经》
- 上天心《中医词典》
- 上消《中医名词词典》
- 上损及下《中医词典》
- 上消《中医词典》
- 上损及下《中医名词词典》
- 上消《药症忌宜》
- 上苏子瞻端明辨伤寒论书《伤寒总病论》
- 上消化道出血《老年百病防治》
- 上水鱼门主论《疡医大全》
- 上胁痈《万氏秘传外科心法》
- 上水鱼《外科心法要诀》
- 上星《中医词典》
- 上水鱼《医宗金鉴》
- 上星《针灸学》
- 上水鱼《中医词典》
- 上星(一名神堂)《针灸大成》
- 上寿《中医词典》
- 上虚下实《中医名词词典》
- 上手医《中医词典》
- 上虚下实《中医词典》
《中藏经》
- 华佗·东汉
- 简介
- 序
- 卷上
- 人法于天地论第一
- 阴阳大要调神论第二
- 生成论第三
- 阳厥论第四
- 阴厥论第五
- 阴阳否格论第六
- 寒热论第七
- 虚实大要论第八
- 上下不宁论第九
- 脉要论第十
- 五色[一作绝]脉论第十一
- 脉病外内证决论第十二
- 生死要论第十三
- 病有灾怪论第十四
- 水法有六论第十五
- 火法有五论第十六
- 风中有五生死论第十七
- 积聚症瘕杂虫论第十八
- 劳伤论第十九
- 传尸论第二十
- 论五脏六腑虚实寒热生死逆顺之法第二十一
- 论肝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二
- 论胆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三
- 论心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四
- 论小肠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五
- 论脾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六
- 论胃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七
- 论肺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八
- 论大肠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九
- 卷中
- 论肾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三十
- 论膀胱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三十一
- 论三焦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三十二
- 论痹第三十三
- 论气痹第三十四
- 论血痹第三十五
- 论肉痹第三十六
- 论筋痹第三十七
- 论骨痹第三十八
- 论治中风偏枯之法第三十九
- 论五丁状候第四十
- 论痈疽疮肿第四十一
- 论脚弱状候不同第四十二
- 论水肿脉证生死候第四十三
- 论诸淋及小便不利第四十四
- 论服饵得失第四十五
- 辨三痞论并方第四十六
- 论诸病治疗交错致于死候第四十七
- 论诊杂病必死候第四十八
- 察声色形证决死法第四十九
- 卷下
- 疗诸病药方六十道
- 附录一·序
- 附录二·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