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骨痹第三十八
骨痹者,乃嗜欲不节,伤于肾也。肾气内消,则不能关禁,不能关禁,则中上俱乱,中上俱乱,则三焦之气痞而不通,三焦痞而饮食不糟粕,饮食不糟粕则精气日衰,精气日衰则邪气妄入,邪气妄入则上冲心舌,上冲心舌则为不语,中犯脾胃则为不充,下流腰膝则为不遂,傍攻四肢则为不仁。寒在中则脉迟,热在中则脉数,风在中则脉浮,湿在中则脉濡,虚在中则脉滑,其证不一,要在详明,治疗法列于后章。

- 论骨痹《中藏经》
- 论古今药饵得失《华佗神方》
- 论骨痹《华佗神方》
- 论古法通变《景岳全书》
- 论顾鸣仲痞块锢疾根源及治法《寓意草》
- 论攻利《伤科汇纂》
- 论寡妇病《外科理例》
- 论各种疗治宜因病而施《华佗神方》
- 论怪病多属痰《质疑录》
- 论各穴要害之处《跌打秘方》
- 论怪病多属痰《冯氏锦囊秘录》
- 论各伤主方《跌打秘方》
- 论关格是脉而非症《质疑录》
- 论各经补泻及专主泻火药《药鉴》
- 论关馘《冯氏锦囊秘录》
- 论膈噎《史载之方》
- 论桂枝麻黄青龙用药三证《伤寒发微论》
- 论隔蒜灸得效《外科精要》
- 论桂枝肉桂《伤寒发微论》
- 论隔蒜灸《外科理例》
- 论桂枝汤用赤白芍药不同《伤寒发微论》
- 论革脉之形状及治法《医学衷中参西录》
- 论过服寒凉法当温补《济阴纲目》
- 论干燥《冯氏锦囊秘录》
- 论过期不止《济阴纲目》
- 论干枯陷伏倒靥等症《冯氏锦囊秘录》
- 论寒热《中风论》
- 论疳蚀疮《冯氏锦囊秘录》
- 论寒热《冯氏锦囊秘录》
- 论肝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华佗神方》
- 论寒热《外科理例》
《中藏经》
- 华佗·东汉
- 简介
- 序
- 卷上
- 人法于天地论第一
- 阴阳大要调神论第二
- 生成论第三
- 阳厥论第四
- 阴厥论第五
- 阴阳否格论第六
- 寒热论第七
- 虚实大要论第八
- 上下不宁论第九
- 脉要论第十
- 五色[一作绝]脉论第十一
- 脉病外内证决论第十二
- 生死要论第十三
- 病有灾怪论第十四
- 水法有六论第十五
- 火法有五论第十六
- 风中有五生死论第十七
- 积聚症瘕杂虫论第十八
- 劳伤论第十九
- 传尸论第二十
- 论五脏六腑虚实寒热生死逆顺之法第二十一
- 论肝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二
- 论胆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三
- 论心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四
- 论小肠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五
- 论脾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六
- 论胃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七
- 论肺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八
- 论大肠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九
- 卷中
- 论肾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三十
- 论膀胱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三十一
- 论三焦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三十二
- 论痹第三十三
- 论气痹第三十四
- 论血痹第三十五
- 论肉痹第三十六
- 论筋痹第三十七
- 论骨痹第三十八
- 论治中风偏枯之法第三十九
- 论五丁状候第四十
- 论痈疽疮肿第四十一
- 论脚弱状候不同第四十二
- 论水肿脉证生死候第四十三
- 论诸淋及小便不利第四十四
- 论服饵得失第四十五
- 辨三痞论并方第四十六
- 论诸病治疗交错致于死候第四十七
- 论诊杂病必死候第四十八
- 察声色形证决死法第四十九
- 卷下
- 疗诸病药方六十道
- 附录一·序
- 附录二·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