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痈疽疮肿第四十一
夫痈疽疮肿之所作也,皆五脏六腑,畜毒不流则生[本作皆有]矣,非独因荣卫壅塞而发者也。其行也有处,其主也有归,假令发于喉舌者,心之毒也;发于皮毛者,发于肌肉者,脾之毒也;发于骨髓者,肾之毒也[阙肝毒];发于下者,阴中之毒也;发于上者,阳中之毒也;发于外者,六腑之毒也;发于内者,五脏之毒也、故内曰坏,外曰溃,上曰从,下曰逆。发于上者得之速,发于下者得之缓,感于六腑则易治,感于五脏则难瘳也。
又,近骨者多冷,近虚者多热。近骨者久不愈,则化血成蛊。近虚者久不愈,则传气成漏。成蛊则多痒而少痛,或先痒后痛。成漏则多痛而少痒,或不痛或不痒。内虚外实者,多痒而少痛。外虚内实者,多痛而少痒。血不止者则多死,脓疾溃者则多生。或吐逆无度,饮食不时,皆痈疽之使然也。种候万一[一作多],端要凭详,治疗之法,列在后篇。

- 论痈疽疮肿《中藏经》
- 论痈疽成漏脉例《外科精要》
- 论痈疽发热属肾虚《外科精要》
- 论痈疽《外科精义》
- 论痈疽敷神异膏功用《外科精要》
- 论痈疮《华佗神方》
- 论痈疽服药快捷方式《外科精要》
- 论营气《中风论》
- 论痈疽割伤《外科精要》
- 论婴孩疮疡《疡医大全》
- 论痈疽寒热多汗用药《外科精要》
- 论婴儿胎热《幼科概论》
- 论痈疽喉舌生疮如菌《外科精要》
- 论婴儿胎黄症《幼科概论》
- 论痈疽将安当补气血《外科精要》
- 论饮食门《养生导引秘籍》
- 论痈疽将安发热作渴《外科精要》
- 论饮酒过伤《脾胃论》
- 论痈疽口干作渴症不同《外科精要》
- 论饮《温疫论》
- 论痈疽口紧小硬论《外科精要》
- 论音哑作呛喉病《冯氏锦囊秘录》
- 论痈疽内肉不合法《疡医大全》
- 论阴证躁不躁死生二脉《阴证略例》
- 论痈疽脓成十死一生《外科理例》
- 论阴证阳证《疡科纲要》
- 论痈疽脓成用替针丸药《外科精要》
- 论阴证小便赤《阴证略例》
- 论痈疽呕逆症《外科精要》
- 论阴证世间罕有《温疫论》
- 论痈疽食毒物发热《外科精要》
《中藏经》
- 华佗·东汉
- 简介
- 序
- 卷上
- 人法于天地论第一
- 阴阳大要调神论第二
- 生成论第三
- 阳厥论第四
- 阴厥论第五
- 阴阳否格论第六
- 寒热论第七
- 虚实大要论第八
- 上下不宁论第九
- 脉要论第十
- 五色[一作绝]脉论第十一
- 脉病外内证决论第十二
- 生死要论第十三
- 病有灾怪论第十四
- 水法有六论第十五
- 火法有五论第十六
- 风中有五生死论第十七
- 积聚症瘕杂虫论第十八
- 劳伤论第十九
- 传尸论第二十
- 论五脏六腑虚实寒热生死逆顺之法第二十一
- 论肝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二
- 论胆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三
- 论心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四
- 论小肠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五
- 论脾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六
- 论胃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七
- 论肺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八
- 论大肠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九
- 卷中
- 论肾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三十
- 论膀胱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三十一
- 论三焦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三十二
- 论痹第三十三
- 论气痹第三十四
- 论血痹第三十五
- 论肉痹第三十六
- 论筋痹第三十七
- 论骨痹第三十八
- 论治中风偏枯之法第三十九
- 论五丁状候第四十
- 论痈疽疮肿第四十一
- 论脚弱状候不同第四十二
- 论水肿脉证生死候第四十三
- 论诸淋及小便不利第四十四
- 论服饵得失第四十五
- 辨三痞论并方第四十六
- 论诸病治疗交错致于死候第四十七
- 论诊杂病必死候第四十八
- 察声色形证决死法第四十九
- 卷下
- 疗诸病药方六十道
- 附录一·序
- 附录二·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