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伤论第十九
劳者,劳于神气也;伤者,伤于形容也。饥饱无度则伤脾,思虑过度则伤心,色欲过度则伤肾,起居过常则伤肝,喜怒悲愁过度则伤肺。
又,风寒暑湿则伤于外,饥饱劳役则败于内;昼感之则病荣,夜感之则病卫。荣卫经行,内外交运,而各从其昼夜也。
劳于一,一起为二,二传于三,三通于四,四干于五,五复犯一。一至于五,邪乃深藏,真气自失,使人肌肉消,神气弱,饮食减,行步艰难,及其如此,虽司命亦不能生也。
故调神气论曰:调神气,慎酒色,节起居,省思虑,薄滋味者,长生之大端也。
诊其脉,甚数、甚急、甚细、甚弱、甚微、甚涩、甚滑、甚短、甚长、甚浮、甚沉、甚紧、甚弦、甚洪、甚实、皆生于劳伤。

- 劳伤论《中藏经》
- 劳伤解《四圣心源》
- 劳伤吐血《中医词典》
- 劳伤非弱症《理虚元鉴》
- 劳伤吐血《金匮翼》
- 劳伤鼻衄《中医词典》
- 劳伤阳虚发热《读医随笔》
- 劳伤崩漏用当归芍药汤论《女科经纶》
- 劳伤月经过多《中医词典》
- 劳伤《灸法秘传》
- 劳伤总论《症因脉治》
- 劳伤《校注医醇剩义》
- 劳嗽《中医词典》
- 劳伤《周慎斋遗书》
- 劳嗽《儒门事亲》
- 劳伤《全生指迷方》
- 劳嗽初起治法《理虚元鉴》
- 劳疝《中医词典》
- 劳嗽咯血《儒门事亲》
- 劳热咳嗽《医学衷中参西录》
- 劳嗽见红《凌临灵方》
- 劳热《明医杂着》
- 劳嗽症论《理虚元鉴》
- 劳热《普济方·针灸》
- 劳损《中医词典》
- 劳热《中医词典》
- 劳损《明医指掌》
- 劳热《中医名词词典》
- 劳损诸症(怔忡 不寐盗汗)《文堂集验方》
- 劳怯《中医词典》
- 劳堂骨《中医词典》
《中藏经》
- 华佗·东汉
- 简介
- 序
- 卷上
- 人法于天地论第一
- 阴阳大要调神论第二
- 生成论第三
- 阳厥论第四
- 阴厥论第五
- 阴阳否格论第六
- 寒热论第七
- 虚实大要论第八
- 上下不宁论第九
- 脉要论第十
- 五色[一作绝]脉论第十一
- 脉病外内证决论第十二
- 生死要论第十三
- 病有灾怪论第十四
- 水法有六论第十五
- 火法有五论第十六
- 风中有五生死论第十七
- 积聚症瘕杂虫论第十八
- 劳伤论第十九
- 传尸论第二十
- 论五脏六腑虚实寒热生死逆顺之法第二十一
- 论肝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二
- 论胆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三
- 论心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四
- 论小肠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五
- 论脾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六
- 论胃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七
- 论肺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八
- 论大肠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九
- 卷中
- 论肾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三十
- 论膀胱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三十一
- 论三焦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三十二
- 论痹第三十三
- 论气痹第三十四
- 论血痹第三十五
- 论肉痹第三十六
- 论筋痹第三十七
- 论骨痹第三十八
- 论治中风偏枯之法第三十九
- 论五丁状候第四十
- 论痈疽疮肿第四十一
- 论脚弱状候不同第四十二
- 论水肿脉证生死候第四十三
- 论诸淋及小便不利第四十四
- 论服饵得失第四十五
- 辨三痞论并方第四十六
- 论诸病治疗交错致于死候第四十七
- 论诊杂病必死候第四十八
- 察声色形证决死法第四十九
- 卷下
- 疗诸病药方六十道
- 附录一·序
- 附录二·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