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痹第三十三
痹者,风寒暑湿之气,中于人脏腑之为也。入腑则病浅易洽,入脏则病深难治。而有风痹,有寒痹,有湿痹,有热痹,有气痹,而又有筋肉血脉气之五痹也。大凡风寒暑湿之邪,入于肝则名筋痹,入于肾则名骨痹,入于心则名血痹,入于脾则名肉痹,入于肺则名气痹。感病则同,其治乃异。
痹者,闭也。五脏六腑感于邪气,乱于真气,闭而不仁,故曰痹病。或痛,或痒,或淋,或急,或缓而不能收持,或拳而不能舒张,或行立艰难,或言语蹇涩,或半身不遂,或四肢拳缩,或口眼偏邪,或手足欹侧,或能行步而不能言语,或能言语而不能行步,或左偏枯,或右壅滞,或上不通于下,或下不通于上,或大腑闭塞[一作小便秘涩],或左右手疼痛,或得疾而即死,或感邪而未亡,或喘满而不寐,或昏冒而不醒,种种诸症,皆出于痹也。
痹者,风寒暑湿之气中于人,则使之然也。其于脉候,形证,治疗之法亦各不同焉。

- 论痹《中藏经》
- 论蓖麻子《外科理例》
- 论痹《华佗神方》
- 论鼻渊治法《医学衷中参西录》
- 论避秽气《冯氏锦囊秘录》
- 论鼻涕鼻衄鼻扇《原要论》
- 论避秽气《疡医大全》
- 论崩中由伤损冲任《济阴纲目》
- 论避忌《针灸大全》
- 论崩漏杂治法《济阴纲目》
- 论变黑腰痛《冯氏锦囊秘录》
- 论崩漏出痘《冯氏锦囊秘录》
- 论便血《外科枢要》
- 论背痈头开不住《疡医大全》
- 论便痈《外科枢要》
- 论背疽其源有五《外科精要》
- 论辨半阴半阳疮疡法《疡医大全》
- 论报痘三朝生死诀《疡医大全》
- 论辨纯阳疮疡法《疡医大全》
- 论保养《针灸大全》
- 论辨纯阴疮疡法《疡医大全》
- 论保养《痰火点雪》
- 论辨脓法《疡医大全》
- 论斑疹《温热经纬》
- 论标本《古今医统大全》
- 论败毒散流气饮《外科理例》
- 论表里寒热虚实《冯氏锦囊秘录》
- 论白浊白淫《济阴纲目》
- 论表里虚实《伤寒发微论》
- 论白蜡《外科理例》
- 论表里阴阳汗吐下温解法《医学入门》
《中藏经》
- 华佗·东汉
- 简介
- 序
- 卷上
- 人法于天地论第一
- 阴阳大要调神论第二
- 生成论第三
- 阳厥论第四
- 阴厥论第五
- 阴阳否格论第六
- 寒热论第七
- 虚实大要论第八
- 上下不宁论第九
- 脉要论第十
- 五色[一作绝]脉论第十一
- 脉病外内证决论第十二
- 生死要论第十三
- 病有灾怪论第十四
- 水法有六论第十五
- 火法有五论第十六
- 风中有五生死论第十七
- 积聚症瘕杂虫论第十八
- 劳伤论第十九
- 传尸论第二十
- 论五脏六腑虚实寒热生死逆顺之法第二十一
- 论肝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二
- 论胆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三
- 论心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四
- 论小肠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五
- 论脾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六
- 论胃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七
- 论肺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八
- 论大肠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九
- 卷中
- 论肾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三十
- 论膀胱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三十一
- 论三焦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三十二
- 论痹第三十三
- 论气痹第三十四
- 论血痹第三十五
- 论肉痹第三十六
- 论筋痹第三十七
- 论骨痹第三十八
- 论治中风偏枯之法第三十九
- 论五丁状候第四十
- 论痈疽疮肿第四十一
- 论脚弱状候不同第四十二
- 论水肿脉证生死候第四十三
- 论诸淋及小便不利第四十四
- 论服饵得失第四十五
- 辨三痞论并方第四十六
- 论诸病治疗交错致于死候第四十七
- 论诊杂病必死候第四十八
- 察声色形证决死法第四十九
- 卷下
- 疗诸病药方六十道
- 附录一·序
- 附录二·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