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肺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八
肺者,魄之舍,生气之源,号为上将军,乃五脏之华盖也。外养皮毛,内荣肠胃,与大肠为表里,手太阴是其经也。肺气通于鼻,和则能知香臭矣。
有寒则善欬[一本作有病则喜欬],实则鼻流清涕。凡虚实寒热,则皆使人喘嗽。实则梦刀兵恐惧,肩息胸中满;虚则寒生[一作热],欬[一作喘]息利下,少气力,多悲感。王于秋。其脉浮而毛曰平。
又,浮而短涩者,肺脉也。其脉来毛而中央坚,两头[一作傍]虚曰太过。病在外,其脉来毛而微曰不及。病在内,太过,则令人气逆,胸满,背痛;不及,则令人喘呼而欬[一作嗽],上气见血,下闻病音。
又,肺脉厌厌聂聂,如落榆荚曰平。来不上不下,如循鸡羽曰病。来如物之浮,如风吹鸟背上毛者,死。真肺脉至,大而虚。
又,如以毛羽中人皮肤,其色赤,其毛折者死。
又,微毛曰平,毛多曰病,毛而眩者曰春病,眩甚曰即病。
又,肺病,吐衄血,皮热,脉数颊赤者,死也。
又,久欬而见血,身热而短气,脉当涩,今反浮大;色当白,今反赤者,火克金,十死不治也。
肺病喘咳,身但寒无热,脉迟微者,可治。
秋王于肺,其脉当浮涩而短,曰平。而反洪大,而长,是火刑金,亦不可治。
又,得软而滑者,肾来乘肺,不治自愈;反浮大而缓者,是脾来生肺,不治而差。反弦而长者,是肺被肝从,为微邪,虽病不妨。虚则不能息,耳重,嗌干,喘咳上气,胸背痛有积,则胁下胀满。
中风,则口燥而喘,身运而重汗出,而冒闷,其脉按之虚弱如葱叶,下无根者,死。
中热,则唾血,其脉细紧浮数芤滑,皆失血。病此由燥扰嗔怒,劳伤得之,气壅结所为也。
肺胀,则其人喘咳,而目如脱,其脉浮大者是也。
又,肺痿则吐涎沫,而咽干欲饮者,为愈;不饮则未差。
又,咳而遗溺者,上虚不能制下也。其脉沉浊者,病在内;浮清者,病在外。
肺死,则鼻孔开,而黑枯喘,而目直视也。
又,肺绝则十二日死,其状足满,泻痢不觉出也。面白目青,此谓乱经,此虽天命,亦不可治。
又,饮酒当风,中于肺则咳嗽喘闷,见血者,不可治;无血者,可治;面黄目白者,可治;肺病顂赤者,死。
又,言音喘急,短气,好唾[一作睡],此为真鬼相害,十死十,百死百,大逆之兆也。
又,阳气上而不降,燔于肺,肺自结邪,胀满喘急,狂言瞑目,非常所说,而口鼻张,大小便,头俱胀,饮水无度,此因热伤于肺,肺化为血,不可治,则半岁死。
又,肺疟,使人心寒,寒甚则发热,寒热往来,休作不定,多惊咳喘,如有所见者是也,其脉净而紧。又,滑而数;又,迟涩而小;皆为肺疟之脉也。
又,其人素声清而雄者,暴不响亮,而拖气用力,言语难出,视不转睛,虽未为病,其人不久。
又,肺病实则上气,喘急咳嗽,身热脉大也。虚则力乏喘促,右胁胀,语言气短[一作促]者是也。
又,乍寒乍热,鼻塞頣赤,面白皆肺病之候也。

- 论肺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中藏经》
- 论肺热还伤肺《质疑录》
- 论肺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华佗神方》
- 论肺热肺寒肺虚各象及治法《幼科概论》
- 论分经络部位气血多寡《疡医大全》
- 论肺疽肺痿《外科枢要》
- 论分经治喉症药性《喉舌备要秘旨》
- 论肺病治法《医学衷中参西录》
- 论风病《苏沈良方》
- 论肥人疮疡《疡医大全》
- 论风毒相貌《外台秘要》
- 论飞龙夺命丹《外科理例》
- 论风毒状《备急千金要方》
- 论防风通圣散《外科理例》
- 论风脉《中风论》
- 论方《中医词典》
- 论风伤卫气寒伤荣血辩《伤寒六书》
- 论翻花疮《外科枢要》
- 论风温证《伤寒发微论》
- 论发热三朝生死诀《疡医大全》
- 论风中有五生五死《华佗神方》
- 论发热恶寒《伤寒发微论》
- 论封蛤《冯氏锦囊秘录》
- 论发痉《外科枢要》
- 论敷药法《疡医大全》
- 论发疮《温热经纬》
- 论伏气春温《温病正宗》
- 论发搐《原要论》
- 论伏气发温与暴感风温病原不同治法各异《温热逢源》
- 论发表不远热攻里不远寒之误《质疑录》
- 论伏气发温与暴感风温病源不同治法各异《温病正宗》
《中藏经》
- 华佗·东汉
- 简介
- 序
- 卷上
- 人法于天地论第一
- 阴阳大要调神论第二
- 生成论第三
- 阳厥论第四
- 阴厥论第五
- 阴阳否格论第六
- 寒热论第七
- 虚实大要论第八
- 上下不宁论第九
- 脉要论第十
- 五色[一作绝]脉论第十一
- 脉病外内证决论第十二
- 生死要论第十三
- 病有灾怪论第十四
- 水法有六论第十五
- 火法有五论第十六
- 风中有五生死论第十七
- 积聚症瘕杂虫论第十八
- 劳伤论第十九
- 传尸论第二十
- 论五脏六腑虚实寒热生死逆顺之法第二十一
- 论肝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二
- 论胆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三
- 论心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四
- 论小肠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五
- 论脾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六
- 论胃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七
- 论肺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八
- 论大肠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九
- 卷中
- 论肾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三十
- 论膀胱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三十一
- 论三焦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三十二
- 论痹第三十三
- 论气痹第三十四
- 论血痹第三十五
- 论肉痹第三十六
- 论筋痹第三十七
- 论骨痹第三十八
- 论治中风偏枯之法第三十九
- 论五丁状候第四十
- 论痈疽疮肿第四十一
- 论脚弱状候不同第四十二
- 论水肿脉证生死候第四十三
- 论诸淋及小便不利第四十四
- 论服饵得失第四十五
- 辨三痞论并方第四十六
- 论诸病治疗交错致于死候第四十七
- 论诊杂病必死候第四十八
- 察声色形证决死法第四十九
- 卷下
- 疗诸病药方六十道
- 附录一·序
- 附录二·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