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论第三
阴阳者,天地之枢机;五行者,阴阳之终始。非阴阳则不能为天地,非五行则不能为阴阳。故人者,成于天地,败于阴阳也,由五行逆从而生焉。天地有阴阳五行,人有血脉五脏。
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五脏者,肺、肝、心、肾、脾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则生成之道,循环无穷;肺生肾,肾生肝,肝生心,心生脾,脾生肺,上下荣养,无有休息。
故金匮至真要论云:心生血,血为肉之母;脾生肉,肉为血之舍;肺属气,气为骨之基;肾应骨,骨为筋之本;肝系筋,筋为血之源。五脏五行,相成相生,昼夜流转,无有始终。从之则吉,逆之则凶。天地阴阳,五行之道,中含于人。人得者,可以出阴阳之数,夺天地之机,悦五行之要,无终无始,神仙不死矣!

- 生成论《中藏经》
- 生产择地土《冯氏锦囊秘录》
- 生成数《针灸神书》
- 生产性粉尘和硅肺《预防医学》
- 生成数(聚英)《针灸大成》
- 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预防医学》
- 生成数法《普济方·针灸》
- 生产环境监测《预防医学》
- 生成数歌《针灸聚英》
- 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预防医学》
- 生成数论《古今医统大全》
- 生产保母子神方《回生集》
- 生成之由《灵素节注类编》
- 生菜《药性切用》
- 生存率的寿命表法《预防医学》
- 生菜《本草从新》
- 生大豆《千金翼方》
- 生斑舌《敖氏伤寒金镜录》
- 生大豆《吴普本草》
- 生白痂切护勿触论《外科精要》
- 生大豆《本草衍义》
- 生《中医词典》
- 生大豆《本草蒙筌》
- 升治法《石室秘录》
- 生大豆《证类本草》
- 升元口诀《女丹合编选注》
- 生大豆《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升阴法《针灸神书》
- 生大豆《名医别录》
- 升药所忌《医门补要》
- 生地《冯氏锦囊秘录》
《中藏经》
- 华佗·东汉
- 简介
- 序
- 卷上
- 人法于天地论第一
- 阴阳大要调神论第二
- 生成论第三
- 阳厥论第四
- 阴厥论第五
- 阴阳否格论第六
- 寒热论第七
- 虚实大要论第八
- 上下不宁论第九
- 脉要论第十
- 五色[一作绝]脉论第十一
- 脉病外内证决论第十二
- 生死要论第十三
- 病有灾怪论第十四
- 水法有六论第十五
- 火法有五论第十六
- 风中有五生死论第十七
- 积聚症瘕杂虫论第十八
- 劳伤论第十九
- 传尸论第二十
- 论五脏六腑虚实寒热生死逆顺之法第二十一
- 论肝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二
- 论胆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三
- 论心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四
- 论小肠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五
- 论脾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六
- 论胃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七
- 论肺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八
- 论大肠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九
- 卷中
- 论肾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三十
- 论膀胱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三十一
- 论三焦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三十二
- 论痹第三十三
- 论气痹第三十四
- 论血痹第三十五
- 论肉痹第三十六
- 论筋痹第三十七
- 论骨痹第三十八
- 论治中风偏枯之法第三十九
- 论五丁状候第四十
- 论痈疽疮肿第四十一
- 论脚弱状候不同第四十二
- 论水肿脉证生死候第四十三
- 论诸淋及小便不利第四十四
- 论服饵得失第四十五
- 辨三痞论并方第四十六
- 论诸病治疗交错致于死候第四十七
- 论诊杂病必死候第四十八
- 察声色形证决死法第四十九
- 卷下
- 疗诸病药方六十道
- 附录一·序
- 附录二·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