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法有六论第十五
病起于六腑者,阳之系也。
阳之发也,或上或下,或内或外,或畜在中,行之极也。有能歌笑者,有能悲泣者,有能奔走者,有能呻吟者,有自委曲者,有自高贤者,有寤而不寐者,有寐而不寤者,有能食而不便利者,有不能食而便自利者,有能言而声清者,有不能言而声昧者,状各不同,皆生六腑也。
喜其通者,因以通之;喜其塞者,因以塞之;喜其水者,以水济之;喜其冰者,以冰助之。病者之乐,慎勿违背,亦不可强抑之也。如此从顺,则十生其十,百生其百,疾无不愈矣!

- 水法有六论《中藏经》
- 水毒中人《奇方类编》
- 水泛为痰《傅青主男科》
- 水毒论《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 水飞《中医词典》
- 水毒候《诸病源候论》
- 水飞(飞)《中医名词词典》
- 水毒病《中医词典》
- 水分《中医词典》
- 水毒《急救便方》
- 水分《针灸学》
- 水毒《中医词典》
- 水分(一名分水)《针灸大成》
- 水毒《中医名词词典》
- 水分的吸收《生理学》
- 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医学微生物学》
- 水分过多《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水痘麻痘《保婴撮要》
- 水分候《诸病源候论》
- 水痘露丹《幼幼集成》
- 水分证治《医宗金鉴》
- 水痘《传染病》
- 水分证治《妇科心法要诀》
- 水痘《痘疹心法要诀》
- 水风《解围元薮》
- 水痘《中医儿科学》
- 水肤胀鼓胀肠覃石瘕《针灸甲乙经》
- 水痘《专治麻痧初编》
- 水府丹《妇人大全良方》
- 水痘《张氏医通》
- 水甘草《证类本草》
《中藏经》
- 华佗·东汉
- 简介
- 序
- 卷上
- 人法于天地论第一
- 阴阳大要调神论第二
- 生成论第三
- 阳厥论第四
- 阴厥论第五
- 阴阳否格论第六
- 寒热论第七
- 虚实大要论第八
- 上下不宁论第九
- 脉要论第十
- 五色[一作绝]脉论第十一
- 脉病外内证决论第十二
- 生死要论第十三
- 病有灾怪论第十四
- 水法有六论第十五
- 火法有五论第十六
- 风中有五生死论第十七
- 积聚症瘕杂虫论第十八
- 劳伤论第十九
- 传尸论第二十
- 论五脏六腑虚实寒热生死逆顺之法第二十一
- 论肝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二
- 论胆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三
- 论心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四
- 论小肠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五
- 论脾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六
- 论胃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七
- 论肺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八
- 论大肠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九
- 卷中
- 论肾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三十
- 论膀胱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三十一
- 论三焦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三十二
- 论痹第三十三
- 论气痹第三十四
- 论血痹第三十五
- 论肉痹第三十六
- 论筋痹第三十七
- 论骨痹第三十八
- 论治中风偏枯之法第三十九
- 论五丁状候第四十
- 论痈疽疮肿第四十一
- 论脚弱状候不同第四十二
- 论水肿脉证生死候第四十三
- 论诸淋及小便不利第四十四
- 论服饵得失第四十五
- 辨三痞论并方第四十六
- 论诸病治疗交错致于死候第四十七
- 论诊杂病必死候第四十八
- 察声色形证决死法第四十九
- 卷下
- 疗诸病药方六十道
- 附录一·序
- 附录二·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