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今时皆合病并病(二十五)

《景岳全书》书籍目录

余究心伤寒已久,初见合病并病之说,殊有不明,而今始悉之。夫所谓合病者,乃二阳、三阳同病,病之相合者也。并病者,如太阳先病不解,又并入阳明、少阳之类也。观仲景曰∶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按此云转属阳明,则自太阳而来可知也,云太阳病证不罢,则二经皆病可知也。凡并病者,由浅而深,由此而彼,势使之必然也。此合病并病之义,而不知者皆以此为罕见之证,又岂知今时之病,则皆合病并病耳。何以见之?盖自余临证以来,凡诊伤寒,初未见有单经挨次相传者,亦未见有表证悉罢,止存里证者,若欲根据经如式求证,则未见有如式之病,而方治可相符者,所以令人致疑,愈难下手,是不知合病并病之义耳。今列其大略如下∶一、合病者,乃两经三经同病也。如初起发热恶寒头痛者,此太阳之证,而更兼不眠,即太阳阳明合病也;若兼呕恶,即太阳少阳合病也。若发热不眠,呕恶者,即阳明少阳合病也。若三者俱全,便是三阳合病。三阳合病者,其病必甚。

三阳与三阴本无合病,盖三阳为表,三阴为里,若表里同病,即两感也。故凡有阴阳俱病者,必以渐相传而至,皆并病耳,此亦势所必至,非合病、两感之谓。

并病与合病不同,合病者,彼此齐病也;并病者,一经先病,然后渐及他经而皆病也。如太阳先病,发热头痛,而后见目痛鼻干不眠等证者,此太阳并于阳明也∶或后见耳聋胁痛,呕而口苦等证者,此太阳并于少阳也;或后见腹满嗌干等证者,此太阳并于太阴也;或后见舌干口燥等证者,此太阳并于少阴也;或后见烦满囊缩等证者,此太阳并于厥阴也。若阳明并于三阴者,必鼻干不眠,而兼三阴之证。少阳并于三阴者,必耳聋呕苦,而兼三阴之证。阴证虽见于里,而阳证仍留于表,故谓之并。凡患伤寒,而始终热有不退者,皆表邪之未解耳,但得正汗一透,则表里皆愈,岂非阴阳相并之病乎。今之伤寒率多并病,若明此理,则自有头绪矣。治此之法,凡并病在三阳者,自当解三阳之表,如邪在太阳者,当知为阳中之表,治宜轻清;邪在阳明者,当知为阳中之里,治宜浓重;邪在少阳者,当知为阳中之枢,治宜和解。此虽解表之大法,然余仍有心法,详载《新方八略》中。故或宜温散,或宜凉散,或宜平散,或宜补中而散,是又于阴阳交错之理,有不可不参合而酌用者,皆治表之法也。至于病入三阴,本为在里,如太阴为阴中之阳,治宜微温;少阴为阴中之枢,治宜半温;厥阴为阴中之阴,治宜大温,此阴证之治略也。然病虽在阴,而有兼三阳之并病者,或其邪热已甚,则自宜清火;或其表尚未解,则仍当散邪,盖邪自外入,则外为病本,拔去其本,则里病自无不愈者,此所以解表即能和中也。若表邪不甚,而里证为急,又当先救其里,盖表里之气,本自相关,惟表不解,所以里病日增,惟里不和,所以表邪不散,此所以治里亦能解表也。但宜表宜里,或此或彼之间,则自有缓急先后一定不易之道,而非可以疑似出入者,要在乎知病之薮,而独见其必胜之机耳,此又阴阳并病之治略也。惟是病既在阴,必关于脏,脏气为人之根本,而死生系之。故凡诊阴证者,必当细察其虚实,而补泻寒热,弗至倒施,则今时之治要,莫切乎此矣。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景岳全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景岳全书》书籍目录
  1. 论今时皆合病并病《景岳全书》
  2. 论疥疮《外科枢要》
  3. 论金道宾真阳上脱之症《寓意草》
  4. 论解颅囟填囟陷《幼科铁镜》
  5. 论金匮肾气汤《知医必辨》
  6. 论结胸治法《医学衷中参西录》
  7. 论金石《友渔斋医话》
  8. 论结胸证治十条《伤寒贯珠集》
  9. 论金银花酒《外科理例》
  10. 论结胸脏结之异三条《伤寒贯珠集》
  11. 论金罂子《苏沈良方》
  12. 论结胸及痞之源一条《伤寒贯珠集》
  13. 论筋痹《中藏经》
  14. 论结胸《冯氏锦囊秘录》
  15. 论筋痹《华佗神方》
  16. 论脚弱状候不同《华佗神方》
  17. 论噤口痢《知医必辨》
  18. 论脚弱状候不同《中藏经》
  19. 论经闭不行有三治宜补血泻火《济阴纲目》
  20. 论脚发《外科枢要》
  21. 论经闭大法《济阴纲目》
  22. 论交六气时日《古今医统大全》
  23. 论经闭因肝劳血伤《济阴纲目》
  24. 论交接出血作痛《济阴纲目》
  25. 论经闭因积冷结气《济阴纲目》
  26. 论交骨不开《济阴纲目》
  27. 论经闭因劳伤当大补脾胃《济阴纲目》
  28. 论将息法《疡医大全》
  29. 论经闭因痰饮所隔《济阴纲目》
  30. 论将护忌慎法《外科精义》
  31. 论经闭由二阳之病治宜泻心火养脾血《济阴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