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肠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五

《中藏经》书籍目录

小肠者,受盛之腑也,与心为表里,手太阳是其经也。

心与[一本无此二字]小肠绝者,六日死。经则发直如麻,汗出不已,不得屈伸者是也。

又,心咳[一本作病]久不已[一本无此二字],则传小肠,小肠欬则气欬俱出也。

小肠实则伤热,热则口生疮;虚则生寒,寒则泄浓血,或泄黑水,其根在小肠也。

又,小肠寒则下肿,重有热,久不出,则渐生疾。有积,则当暮发热,明旦而止也。病气发,则令人腰下重,食则窘迫而便难是其候也。小肠胀则小腹(月真)胀,引腹而痛也。厥邪入小肠,则梦聚井邑中,或咽痛颔肿,不可回首,肩如杖[一作拔],脚如折也。

又,黄帝曰:心者,主也,神之舍也。其脏周密而不伤,伤神去神,去则身亡矣。故人心多不病,病即死,不可治也。惟小肠受病多矣。

又,左手寸口阳经者,无小肠脉也,六日死。病脐痹,小腹中有疝瘕也。左手寸口脉实大者,小肠实也,有热邪则小便赤涩。

又,实热则口生疮,身热去来,心中烦满,体重。

又,小肠主于舌之官也,和则能言而机关利健,善别其味也。虚则左寸口脉浮而微软,弱不禁按,病为惊狂,无所守下,空空然不能语者是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中藏经》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中藏经》书籍目录
  1. 论小肠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中藏经》
  2. 论小便不通用隔三之法《质疑录》
  3. 论小肠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华佗神方》
  4. 论消法《医学心悟》
  5. 论小儿半身不遂《医林改错》
  6. 论消法《医学集成》
  7. 论小儿初生将护法《圣济总录》
  8. 论香港脚《外科理例》
  9. 论小儿疮疹《刘河间伤寒医鉴》
  10. 论相夹相传《冯氏锦囊秘录》
  11. 论小儿温热(添加)《重订广温热论》
  12. 论相火为元气之贼《质疑录》
  13. 论小儿之游风丹毒《幼科概论》
  14. 论弦动阴阳二脉不同《伤寒发微论》
  15. 论小儿诸疾《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16. 论下针分寸《普济方·针灸》
  17. 论小方脉数差殊《活幼心书》
  18. 论下血如豚肝《阴证略例》
  19. 论哮(儿科)《冯氏锦囊秘录》
  20. 论下血《外科理例》
  21. 论邪入皮毛经络风冷热灸法《外台秘要》
  22. 论下体冷全身冷《原要论》
  23. 论邪入皮毛经络风冷热灸法《普济方·针灸》
  24. 论下利经断利止经来《济阴纲目》
  25. 论泄泻《原要论》
  26. 论下疳疮《外科枢要》
  27. 论泻(儿科)《冯氏锦囊秘录》
  28. 论下法《医学心悟》
  29. 论泻痢粪尿色《景岳全书》
  30. 论下法《医学集成》
  31. 论泻痢证候《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中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