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消渴

《虚损病类钩沉》书籍目录

消渴,西医名之糖尿病。传统的中医学理论一直认为本病之病位以肺、脾、肾、三焦为主,病机关键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但经现代科学证实,胰腺才为本病之发病核心。受西医学理论的影响,目前在中医临床及科研方面,降糖一直是治疗及研究的重点,医者满脑子只是固态的理化检查结果,似乎已经忘却辨证论治这一动态的中医学理论精髓。

针对上述现状,任老创新性地提出了消渴病之新的病理理论,即“燥害”说及散膏、三焦受损论,从而将本病纳入虚损性疾病的范畴。中医虽无胰腺之名,但任老受《难经·四十二难》中所述“散膏”之启发提出:今之胰腺实为古之散膏。这种习古而不泥古,敢于突破前人的精神,实为吾等中医末学效法之楷模。另外,任老曾多次教诲我辈:辨治消渴病不应只着眼于其理化指标,而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辨证施治,如此才能体现中医疗效。

《任继学经验集》:“散膏乃由先天之精化生而成,其体有多种肌核组成。内通经络血脉,为津、精之通道,外通玄府,以行气液,故人体内外之水精,其升降出入皆由“散膏”行之。而三焦为有形有体有用之经脉,为六腑之一。《中藏经》所说“三焦者,人之三元之气”是言其用,“中清之腑”是言其形,即脘。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也。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故三焦为行水精、气液、津血之通道。”任老对散膏和三焦之体、用的阐述,可谓发古人所未发,极具创新性和研究价值。

鉴于上述理论,任老提出:消渴病之成,是因情志抑郁,饮食失节(尤其是酗酒蓄毒),年老体衰,生理退化或先天禀赋不足而化燥,燥又分热燥、寒燥。热燥耗精损液,寒燥凝精害液,使液不散,津不布,瘀滞而生内毒,损害散膏,侵蚀三焦,进而募原受伤,藏真受损,由损生逆,由逆致变,变则为病。三焦为气化水津之通道,今三焦受损,气化随之受阻,以致气不化精,精不化液,水津代谢失常,气血循环瘀阻,痰浊内生,毒自内泛,体液暗耗而成病。故本病临床多表现为气血津精代谢失常之症,如体倦、身痒、汗出、口干、甚则烦渴、喜饮多尿、多食善饥、形体消瘦等症。

通过上述理论可知,消渴之病机,核心为“燥害”,而散膏和三焦两脏受损,功能失司却是病之本,任老在辨治本病时,一方面针对其虚损之病性,根据“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的理论,而予血肉有情、滋润粘腻之品,如缫丝汤(《仁斋直指方》)和滋膵饮(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等;另一方面针对其燥害而投生津润燥之白虎人参及二冬、玉液之类,融养正祛邪为一体,较单纯之降糖疗法更符合本病的本质。

总之,任老在辨治虚损性疾病方面已形成自己较为独特的理论及经验。上述所举数论,仅为其中点滴。这种独特性和创新性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系统继承和挖掘文献基础上融会贯通而成。由此可见,丰富的临床经验与广博的理论知识是密不可分的。正如古人有云:“欲求勿误人,则莫如求诸书。”只有这样在临床上才能做到临症制宜,对证发药,不致陷入歧路之迷。中医学是科学的,其科学性也只有经过潜心研究古文献并融会贯通才能体会。这不仅体现在中医学方面,其他科学同样如此。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虚损病类钩沉》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虚损病类钩沉》书籍目录
  1. 消渴《虚损病类钩沉》
  2. 消惊丸《冯氏锦囊秘录》
  3. 消渴《千金翼方》
  4. 消坚丸《是斋百一选方》
  5. 消渴《千金翼方》
  6. 消坚丸《小儿药证直诀》
  7. 消渴《千金翼方》
  8. 消积正元散《仁术便览》
  9. 消渴《圣济总录》
  10. 消积丸《普济本事方》
  11. 消渴《气功外气疗法》
  12. 消积丸《小儿药证直诀》
  13. 消渴《孙真人海上方》
  14. 消积丸《冯氏锦囊秘录》
  15. 消渴《中医词典》
  16. 消肌《中医词典》
  17. 消渴《备急千金要方》
  18. 消饥《儿科萃精》
  19. 消渴《新修本草》
  20. 消化性溃疡治疗的新进展《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21. 消渴《杂病治例》
  22. 消化性溃疡治疗的进展《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23. 消渴《推求师意》
  24. 消化性溃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25. 消渴《医学入门》
  26. 消化性溃疡胃液sIgA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27. 消渴《杂病广要》
  28. 消化性溃疡近代治疗的进展《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29. 消渴《寿世保元》
  30. 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治疗《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31. 消渴《普济方·针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