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
妇人崩中之病,皆因中气虚,不能摄血,加以积热在里,迫血妄行,故令经血暴下而成崩中。崩久不止,遂成下漏。叔和《脉诀》云∶崩中日久为白带、漏下时,多肾水枯也。治有三法∶初止血;次清热;后补其虚,未有不痊者也。
凡血崩用五灵脂半生半炒,酒服,能行血止血,治血刺痛。神效。五灵脂不特治血,而兼治风,诚治崩之妙药也。
藕节 莲蓬 艾叶 棕榈 大小蓟根 侧柏 干姜 油头发 山栀子
以上十味,俱 存性,研,等分和匀,每服三钱,或用醋煮糯米粉为丸,每服百丸。妇人冲任经虚,风伤营血,以致崩中。风为动物,血崩乃风动之故,必用风药也。
生地(一钱) 当归(一钱,醋炒) 黄连(五分) 黄柏(五分) 知母(五分) 本(五分)川芎(五分) 升麻(五分) 柴胡(七分) 羌活(七分) 防风(七分) 黄芩(四分) 生甘(四分)细辛(四分) 荆芥穗(四分) 蔓荆子(四分) 红花(一分)
水煎,如血未止,再吞十灰丸。
血已止,热已除,宜用补中之剂,加味补中益气汤主之。
人参(一钱) 黄 (一钱) 白术(一钱) 陈皮(一钱) 当归(一钱) 白芍(一钱) 熟地(一钱) 炙甘(五分) 白茯(五分) 升麻(五分) 柴胡(五分) 益智(五分) 黄柏(五分,炒)

- 崩《胎产指南》
- 崩《中医词典》
- 崩暴下血不止方论《妇人大全良方》
- 崩《医法圆通》
- 崩带《血证论》
- 苯佐那酯《药理学》
- 崩后下白带《竹林女科证治》
- 苯氧酸类《药理学》
- 崩久不止《竹林女科证治》
- 苯溴马隆《药理学》
- 崩淋经漏不止《景岳全书》
- 苯妥英钠(大仑丁)《医院药学》
- 崩淋经漏不止《妇人规》
- 苯妥英钠《药理学》
- 崩淋门《丹台玉案》
- 苯妥英钠《药理学》
- 崩漏《医学集成》
- 苯及其主要同系物《医用化学》
- 崩漏《四圣心源》
- 苯及其同系物的性质《医用化学》
- 崩漏《中医词典》
- 苯基酮尿酸症《基因与疾病》
- 崩漏《钱氏秘传产科方书名试验录》
- 苯环上亲电取代反应的历程《医用化学》
- 崩漏《内府秘传经验女科》
- 苯环上亲电取代的定位规律《医用化学》
- 崩漏《女科指要》
- 苯环己哌啶滥用《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崩漏《续名医类案》
- 苯酚含量测定《中国生物制品规程》
- 崩漏《医学入门》
《胎产指南》
- 作者:张曜孙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 周序
- 原序
- 卷首
- 卷一胎前辨论诸症
- 卷二辨病胎小产弱症医方
- 卷三临产须知异症
- 卷四产后诸症
- 卷五产后禁忌药物
- 卷六
- 产后二十九症医方
- 一、产后血块痛
- 二、产后去血多,或劳倦昏暗血晕
- 三、胞衣不下
- 四、产后头痛身热恶寒
- 五、产后乍寒乍热,胁痛或颈痛
- 六、产妇感寒,上攻则心痛,下攻则腹痛,且血块又痛
- 七、产后身热或夜间热或寒热往来
- 八、产后寒热往来,每日应期发作类疟
- 九、产后感寒心下痞满
- 十、产后感风寒咳嗽或身热
- 十一、产后伤食
- 十二、产后忿怒心胸满闷
- 十三、产后大便日久不通
- 十四、产后去血多或汗多,小便涩少或不通
- 十五、产后泄泻
- 十六、产妇
- 十七、产妇心神失守,妄言妄见,似邪,失血之故
- 十八、产妇足冷发厥,血块又痛
- 十九、产妇痢不分红白
- 二十、产后血脱大崩
- 二十一、产后霍乱吐痢
- 二十二、产后遍身痛
- 二十三、产后起居太早,产户感风寒作痛衣被等亦难近身体
- 二十四、产后发痈疽
- 二十五、产妇四肢麻木
- 二十六、产后目痛,昏热赤肿
- 二十七、产后因怒,或偶吐血
- 二十八、产后卒然口噤牙颤,手足抽搐类中风
- 二十九、产后烦躁口渴
- 卷七(上)产后论解三十二症医方
- 一、论血块
- 二、论血晕
- 三、论产后厥症
- 四、产后血崩
- 五、产后气短似喘
- 六、产后妄言妄见
- 七、产后伤食
- 八、产后忿怒
- 九、产后类疟
- 十、产后类伤寒二阳症
- 十一、产后类中风
- 十二、产后汗
- 十三、治产后盗汗
- 十四、产后口渴或兼小便不利
- 十五、产后类
- 十六、产后泻
- 十七、产后完谷不化
- 十八、产后痢
- 十九、产后霍乱
- 二十、产后呕逆不食
- 二十一、产后水肿(有针刺法附卷七下末篇)
- 二十二、产后怔忡惊悸
- 二十三、产后骨蒸
- 二十四、产后心痛
- 二十五、产后腹痛
- 二十六、产后小腹痛
- 二十七、产后遍身疼痛
- 二十八、产后腰痛
- 二十九、产后淋
- 三十、产后小便数
- 三十一、产妇流注
- 三十二、产后癫狂
- 卷七(下)、增补产后十二症
- 卷八医方类
- 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