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
予先君石城翁.讳坤坚.字义彰.读书之暇.尝谓予曰.医之为道.至精至微.明辨而行之.则可以济众.冒昧而施之.适足以杀人.尔学医有年矣.抑亦知其要否.予起而对曰.昔轩辕氏定本草.作内经.卢扁雷桐.莫不遵其规矩.汉晋唐宋.鲜能出其范围.今读其遗文.会其旨趣.其法门有二.一曰诊.一曰治.望闻问切者.诊法也.针灸药石者.治法也.将欲治之.必先诊之.非诊无以知其病.非诊无以知其治也.顾欲知其诊之所当然.究其诊之所以然.则凡天地古今之理.南北高下之宜.岁时气候之殊.昼夜阴晴之变.以至赋禀强弱之不齐.老少居养之各异.莫不着见于四诊焉.岂但明乎血气经络皮肉筋骨.与夫病之五脏六腑.症之七情六淫也哉.盖着乎外者.本乎内.见于彼者.由于此.因端可以竟委.溯流可以穷源.是故寒热补泻之法.因诊而定.标本先后之理.因诊而分.七方十剂八法九针.莫不因诊而决用舍焉.昔贤所谓明理者.明此理也.辨证者.辨此证也.理不明.则证莫能辨.证不辨.则治莫能分.故治病必须知诊.诊病必须遵经.予先君曰.入门矣.未入于室也.经文深奥.诊法精微.既已识其大纲.尤当考其细目.慎之哉.穷理尽性之事也.格物致知之功也.身家之所寄托.生死之所相关也.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勉旃勉旃.余退而志之.恒以自警焉.今着遵经.有感于是.因书篇首.以告后人.
光绪元年三月上浣新安汪宏广 氏书于西安航埠

- 叙《望诊遵经》
- 叙《松峰说疫》
- 叙《医旨绪余》
- 叙《麻疹阐注》
- 叙《立斋外科发挥》
- 叙《伤寒补例》
- 叙《中西汇通医经精义》
- 叙《仿寓意草》
- 叙《针灸神书》
- 叙《金匮悬解》
- 叙《汤头歌诀》
- 叙《医学集成》
- 叙《眼科阐微》
- 序意《素灵微蕴》
- 叙《女科指掌》
- 序一:李序《时病论歌括新编》
- 叙《本草问答》
- 序一:李序《时病论歌括新编》
- 叙《心医集》
- 序一《脉诀刊误》
- 叙《万氏秘传外科心法》
- 序一《医经国小》
- 叙《幼科指南》
- 序一《宋本备急灸法》
- 叙《邯郸遗稿》
- 序一《医学真传》
- 叙《经穴汇解》
- 序一《疯门全书》
- 叙《喉科指掌》
- 序一《广瘟疫论》
- 叙《鬻婴提要说》
《望诊遵经》
- 作者:汪宏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年—1911年
- 叙
- 卷上
- 诊法常以平旦
- 望色常宜定静
- 明堂周身部位
- 明堂六部提纲
- 面貌分应脏腑
- 五官分应五脏
- 五色分应五脏
- 相气十法提纲
- 望法阴阳总纲
- 五色相应提纲
- 五色主病提纲
- 部色主病提纲
- 四时望法相参
- 四时气色主病
- 昼夜阴晴相参
- 五方望法相参
- 气质望法相参
- 老少望法相参
- 居养望法相参
- 变色望法相参
- 望色先知平人
- 色以润泽为本
- 五色交错合参
- 五色十法合参
- 五色六部合参
- 气色部位合参
- 气色门户合参
- 色病宜忌合参
- 气色声音合参
- 气色脉象合参
- 气色病症合参
- 推展望色大意
- 主病条目大意
- 青色主病条目
- 赤色主病条目
- 黄色主病条目
- 白色主病条目
- 黑色主病条目
- 主病条目附识
- 卷下
- 目分脏腑部位
- 眼目形容提纲
- 眼目气色提纲
- 睑色望法提纲
- 面目望法相参
- 眼目形容条目
- 眼目气色条目
- 望舌诊法提纲
- 诊舌形容条目
- 诊舌气色条目
- 诊舌苔垢条目
- 诊舌津液条目
- 诊口形容提纲
- 诊口形容条目
- 诊唇望法提纲
- 诊唇形容条目
- 诊唇气色条目
- 四白望法提纲
- 牙齿望法提纲
- 牙齿望法条目
- 诊鼻望法提纲
- 诊鼻形容条目
- 诊耳望法提纲
- 眼眉望法提纲
- 髭须望法提纲
- 发望法提纲
- 诊头望法提纲
- 面形分属五脏
- 面容分属五脏
- 诊腹望法提纲
- 诊背望法提纲
- 诊手望法提纲
- 诊足望法提纲
- 毫毛望法提纲
- 腠理望法提纲
- 尺肤望法提纲
- 诊皮望法提纲
- 诊肉望法提纲
- 络脉望法提纲
- 络脉主病提纲
- 诊筋望法提纲
- 诊骨望法提纲
- 爪甲望法提纲
- 诊乳望法提纲
- 脐府望法提纲
- 肾囊望法提纲
- 阴茎望法提纲
- 诊汗望法提纲
- 诊血望法提纲
- 诊痰望法提纲
- 大便望法提纲
- 诊溺望法提纲
- 月经诊法提纲
- 形体周身部位
- 身形望法提纲
- 身容望法提纲
- 形容望法大纲
- 行止动静提纲
- 诊坐望法提纲
- 诊卧望法提纲
- 身容四法提纲
- 意态望法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