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PCR的特点
(一)特异性高:首次报导的PCR所用的DNA聚合酶是大肠杆菌的DNAPolymeraseI的Klenow大片段,其酶活性在90℃会变性失活,需每次PCR循环都要重新加入Klenow大片段,同时引物是在37℃延伸(聚合)易产生模板—引物之间的碱基错配、致特异性较差,1988年Saiki等从温泉水中分离到的水生嗜热杆菌中提取的热稳定的Taq DNA聚合酶,在热变性处理时不被灭活,不必在每次循环扩增中再加入新酶,可以在较高温度下连续反应,显着地提高PCR产物的特异性,序列分析证明其扩增的DNA序列与原模板DNA一致。扩增过程中,单核苷酸的错误参入程度很低、其错配率一般只有约万分之一,足可以提供特异性分析,选用各型病毒相对的特异寡核苷酸引物。PCR能一次确定病毒的多重感染。如用HPV11和HPV16型病毒引物检测病妇宫颈刮片细胞可以发现部分病人存在HPV11和HPV16两型的双重感染。
(二)高度敏感:理论上PCR可以按2n倍数扩增DNA十亿倍以上,实际应用已证实可以将极微量的靶DNA成百万倍以上地扩增到足够检测分析量的DNA。能从100万个细胞中检出一个靶细胞,或对诸如病人口液等只含一个感染细胞的标本或仅含0.01pg的感染细胞的特异性片段样品中均可检测。
(三)快速及无放射性:一般在2小时内约可完成30次以上的循环扩增,加上用电泳分析。只需3-4小时便可完成,不用分离提纯病毒,DNA粗制品及总RNA均可作为反应起始物,可直接用临床标本如血液、体液、尿液、洗液、脱落毛发、细胞、活体组织等粗制的DNA的提取液来扩增检测,省去费时繁杂的提纯程序,扩增产物用一般电泳分析即可,不一定用同位素,无放射性易于推广。
(四)简便:扩增产物可直接供作序列分析和分子克隆,摆脱繁琐的基因方法,可直接从RNA或染色体DNA中或部分DNA已降解的样品中分离目的基因,省去常规方法中须先进行克隆后再作序列分析的冗繁程序。已固定的和包埋的组织或切片亦可检测。如在PCR引物端事先构建一个内切酶位点,扩增的靶DNA可直接克隆到M13,PUC19等相应酶切位点的载体中。
(五)可扩增RNA或cDNA:先按通常方法用寡脱氧胸苷引物和逆转录酶将mRNA转变成单链cDNA,再将得到的单链cDNA进行PCR扩增,即使mRNA转录片段只有100ngcDNA中的0.01%,也能经PCR扩增1ng有242碱基对长度的特异片段,有些外显子分散在一段很长的DNA中,难以将整段DNA大分子扩增和做序列分析。若以mRNA作模板,则可将外显子集中,用PCR一次便完成对外显子的扩增并进行序列分析。

- PCR的特点《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 PCR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程序《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 PCR法《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PCR操作范例《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PCR反应的基本条件及其对PCR的影响《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 PCR标本的制备《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 PCR方法《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 PCR-SSCP分析技术《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PCR缓冲液《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PCO2、H+和PO2在影响呼吸中的相互作用《生理学》
- PCR技术的原理《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Parry-Romberg氏综合征《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 PCR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Parinaud氏综合征《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 PCR扩增产物的分析法《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 PAP免疫电镜双重标记《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PCR实验中常见问题对策《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 PAP法《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PCR仪器的发展《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PAP包埋前染色法(Pickel 等,1975)《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PCR应用领域《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PAP包埋后染色法《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PCR应用特点《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PaO[XB]2[/XB]下降而Paco[XB]2[/XB]变动不大《病理生理学》
- PCR与原位杂交细胞化学结合法《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PaO[XB]2[/XB]下降PaCO[XB]2[/XB]上升,二者成一定比例关系《病理生理学》
- PE、社会药学与医院药学的关系《医院药学》
- Pao[XB]2[/XB]下降,Paco[XB]2[/XB]也明显下降《病理生理学》
- PEEP和CPAP的应用《急诊医学》
- PaO[XB]2[/XB]下降,Paco[XB]2[/XB]升高,二者变化不成一定比例关系《病理生理学》
- PE-标记蛋白A方法《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 总论
- 各论
- 第三章 淋病
- 第四章 梅毒
- 第五章 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炎
- 第六章 艾滋病(AIDS)
- 第七章 尖锐湿疣
- 第八章 生殖器疱疹
- 第九章 巨细胞病毒感染症
- 第十章 软下疳
- 第十一章 性病性淋巴肉芽肿
- 第十二章 腹股沟肉芽肿
- 第十三章 生殖器念珠菌病
- 第十四章 细菌性阴道病
- 第十五章 阴道毛滴虫病
- 第十六章 疥疮
- 第十七章 阴虱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