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发病机理
念珠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侵入人体后是否发病取决于人体免疫力的高低及感染菌的数量、毒力。当人体在妊娠、糖尿病、口服避孕药、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使机体免疫力下降,改变阴道内环境的情况下,容易诱发念珠菌感染。
念珠菌的致病力和下列因素有关:①粘附力;粘附力与毒力成正比,在念珠菌属中白念珠菌粘附力最强;②两型性形态:当感染时,白念珠菌常呈菌丝型。菌丝型的毒力比酵母型的毒力强;③毒素:菌细胞表面的多糖毒素和另一种被称为“念珠菌毒素”可能是致病的因素;④细胞表面成份;⑤细胞外酶:白念珠菌可产生分泌一些酶,如溶血磷脂酶、磷脂酶和细胞外酸性蛋白酶(CAP)等。其中以CAP最为重要。CAP不仅能水解蛋白质,并能水解角蛋白及胶原,具有促进白念珠菌的粘附功能。
白念珠菌感染,首先是粘附在宿主的上皮细胞上,然后在以上所述的白念珠菌致病因素作用下形成感染灶。粘附在上皮细胞是因为宿主细胞膜表面上有白念珠菌的粘附受体,即岩藻糖和N-乙酰葡萄胺;白念珠菌胞壁上具有多种粘附介导体,其中较为重要的有甘露聚糖——蛋白质复合物(M-P)和几丁质。几丁质是(1-3,1-6)β-葡聚糖与N-乙酰葡萄糖受化合物而成的立体空间多聚体;白念珠菌胞壁具有纤维蛋白原,纤维连接蛋白等成分的粘着受体。而这些成分广泛分布于血管壁、炎症和创伤愈合等部位,有极强的粘着性,与白念珠菌粘附后能桥连白念珠菌与宿主细胞间的粘附,使白念珠菌更容易粘附和侵袭宿主。

- 发病机理《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 发病机理《儿科学》
- 发病机理《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 发病机理《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 发病机理《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 发病机理《传染病》
- 发病机理《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 发病机理《预防医学》
- 发病机理《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 发病机理《中医外科学》
- 发病机理《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 发病机理《中医基础理论》
- 发病机理《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 发病机理《急诊医学》
- 发病机理《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 发病机理《急诊医学》
- 发病机理和病理《临床营养学》
- 发鬓《卫生易简方》
- 发病机理和病理变化《传染病》
- 发表之药用温攻里之药用寒温里之药用热论《医效秘传》
- 发病机理和病理变化《传染病》
- 发表温经《中医词典》
- 发病机理及病理改变《传染病》
- 发表攻里《证治准绳·疡医》
- 发病机理及病理生理《心脏病学》
- 发表法《重订广温热论》
- 发病机理与病理《传染病》
- 发表不远热《中医词典》
- 发病机理与病理变化《传染病》
- 发表不远热《中医名词词典》
- 发病机理与病理变化《传染病》
《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 总论
- 各论
- 第三章 淋病
- 第四章 梅毒
- 第五章 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炎
- 第六章 艾滋病(AIDS)
- 第七章 尖锐湿疣
- 第八章 生殖器疱疹
- 第九章 巨细胞病毒感染症
- 第十章 软下疳
- 第十一章 性病性淋巴肉芽肿
- 第十二章 腹股沟肉芽肿
- 第十三章 生殖器念珠菌病
- 第十四章 细菌性阴道病
- 第十五章 阴道毛滴虫病
- 第十六章 疥疮
- 第十七章 阴虱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