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脚痧
香港脚有因乎痧者,此慢痧缠绵腿足,或半年一年,或五年十年。其疾仅在腿足,上身气血流通。脉往往不现,但两尺脉微数有力而已。几遇杂病,切忌升提以防痧。若不知治,痧毒肆行,腿足红肿,痧筋一散,无从可放,所以四肢痧难治。
【治验】
一老年人苦足底燥烈,以为气血衰微所致,不用药治之。阅有痧筋,放四针,毒瓦斯散行,腿足遂肿。次日放痧四十余针,其肿渐平。三日又放痧四十余针,足底渐滋润。惟是日当放痧,不服药而愈。
一王姓者,患香港脚,腿足俱肿,看有痧筋, 痛不治,缘世人犯此者多,故记之。

- 香港脚痧《痧胀玉衡》
- 香港脚呕逆不下食方二首《外台秘要》
- 香港脚上气《圣济总录》
- 香港脚呕逆《圣济总录》
- 香港脚上气《金匮翼》
- 香港脚门(一则)《辨证录》
- 香港脚上气方五首《外台秘要》
- 香港脚门《养生导引法》
- 香港脚上气候《诸病源候论》
- 香港脚门《养生导引秘籍》
- 香港脚少腹不仁《金匮翼》
- 香港脚门《医方考》
- 香港脚死证《杂病心法要诀》
- 香港脚门《张氏医通》
- 香港脚痰壅头痛《圣济总录》
- 香港脚脉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香港脚疼不仁方二首《外台秘要》
- 香港脚脉候《类证治裁》
- 香港脚疼不仁候《诸病源候论》
- 香港脚脉案《类证治裁》
- 香港脚疼痛不仁《圣济总录》
- 香港脚论治《类证治裁》
- 香港脚统论《圣济总录》
- 香港脚论二十三首《外台秘要》
- 香港脚痛脉论《三指禅》
- 香港脚脚膝肿痛《金匮翼》
- 香港脚痛甚《奇效简便良方》
- 香港脚缓弱候《诸病源候论》
- 香港脚腿胫红肿《奇效简便良方》
- 香港脚缓弱候《诸病源候论》
- 香港脚顽麻肿痛为痹厥《医学纲目》
《痧胀玉衡》
- 作者:郭士遂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 序
- 自序
- 续序
- 凡例
- 卷之上
- 玉衡要语
- 痧分表里辨
- 治痧宜看凉热
- 唇舌辨
- 大小便宜通
- 咽喉治法
- 治痧当绝其根
- 痧原论
- 治痧当分经络
- 痧与杂症轻重不同
- 治痧三法
- 痧前禁忌
- 痧后禁忌
- 痧胀凶症
- 痧为百病变症
- 医家当识痧筋
- 放痧有十
- 放痧须放尽
- 痧有放刮不尽辨
- 用药不效
- 用药必效
- 用药大法
- 痧有实而无虚辨
- 怪病之谓痧
- 痧筋不同辨
- 寒痧辨
- 放痧不出治法
- 放痧数次不愈
- 数犯痧症
- 痧胀昏迷与杂症不同
- 痧筋原于血中之毒
- 慢痧必须速治
- 痧症治要宜明
- 治痧须先明百病
- 刺腿弯痧筋法
- 刮痧法
- 用针说
- 痧胀用药不厌多
- 痧胀宜下辨
- 痧后治杂症宜知
- 当知不信之误
- 痧脉十二经辨
- 痧脉外感内伤辨
- 痧脉要诀
- 痧脉有似阴症辨
- 痧脉似气血有余辨
- 方书脉句宜参
- 脉贵审于几先
- 痧脉决生死法
- 卷之中
- 遍身肿胀痧
- 闷痧
- 落弓痧
- 噤口痧
- 角弓痧
- 扑鹅痧
- 伤风咳嗽痧
- 痘前痧胀
- 痘后痧胀
- 胎前产后痧
- 胎前痧痛论
- 产后痧痛论
- 倒经痧
- 痧热
- 痧烦痧睡
- 老弱兼痧
- 疮症兼痧
- 弱症兼痧
- 痧变劳瘵
- 膨胀兼痧
- 痧变臌胀
- 半身不遂痧
- 内伤兼痧
- 紫痧
- 痰喘气急痧
- 痧疯
- 痧重
- 眼目痧
- 瘟痧
- 头眩偏痛痧
- 流火流痰痧
- 咳嗽呕哕痧
- 卷之下
- 后卷